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退休而再度引人关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昨天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退休后他在国内的首次演讲,400多个座位的报告厅挤满了至少超员一倍的青年听众.下午3点40分,身着白底蓝条衬衫、浅米色长裤、灰色毛背心的杨振宁教授在掌声中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适逢中国科学院50周年院庆,科学院特别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参加庆典,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均在被邀请之列.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杨振宁教授.  相似文献   

3.
中华骄子电大良师──记杨振宁教授在中央电大授课本刊记者赵向华对电大人来说,1995年1月11日实在是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以主讲教师的身份,来到了新迁进国家教委电教大楼的中央电大,开始录制他承诺该...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天地》2002,(4):4-6
在纪念诺贝尔科学奖颁发100年的日子里,《中学生天地》杂志的小记者们采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  相似文献   

5.
文摘     
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急需一批高层次 技术人才“下海” 杨振宁教授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急需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下海”。 杨振宁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的做法,其中以在经济建设中引入中、低科技尤为成功。但是,中、低科技对经济的增长、国家竞争力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毕竟有限,难以使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有质的增加。而高科技则不同,它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一架波音747飞机便可卖6000多万美元,其价值与效益是低科技企业、低科技商品所无法比拟的。对  相似文献   

6.
午后的阳光从老槐树的枝丫间筛下来,在抱冲斋投出斑斑驳驳的影子。沉香氤氲弥漫,绛墨醉意缭绕。 记者:前不久你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对话,邀请杨振宁和莫言跨界交流,宗旨何在?  相似文献   

7.
三松堂寻梦     
秋日的艳阳,照耀着古老雄伟的北京城。正当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这座伟大的都城,并来到北京大学作演讲的这个下午,我与南京的两位记者方方和梅香碰巧也正在当天下午3点钟,如约来到了这所驰名中外的最高学府。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有机会参观了幽静的燕南园,瞻仰了一代哲学宗师冯友兰教授的故居“三松堂”及堂前的名  相似文献   

8.
本报北京1月13日讯(记者董山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今天下午在此间发表演讲时称,21世纪中国科技将突飞猛进,到该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杨振宁教授所作演讲的题目是《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他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公元1400年前中国科技领先世界;1400-1600年间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勃兴,中国举步不前;1600-1900年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预言十六年后中国超过美国“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大国,国民的收入将超过美国。”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肾《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报告时,对千余名师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杨振宁教授认为,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优于欧洲,此...  相似文献   

10.
杨振宁预言十六年后中国超美国“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大国,国民的收入将超过美国。”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国科技大学作《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报告时,对千余名师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杨振宁教授认为,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优于欧洲,...  相似文献   

11.
1 杨振宁获“鲍尔奖” 1994年11月26日文汇报第4版刊登了记者张焕培从纽约发回的电讯,其内容是: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最近宣布,今年将全美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鲍尔奖”授予了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是为了表彰他的新发明——“杨氏磨坊”理论,以及他在促进美中友谊  相似文献   

12.
我和电大有不解之缘──访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袁行霈本刊记者严冰“我和电大有不解之缘。”今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那间原本就很狭窄,因为堆满了书籍更显得拥挤的书房里,袁行霈先生对记者如是说。今年59岁的袁行霈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杨振宁认为,科学研究有风格,一个成熟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深远”是杨振宁教授的基本风格。杨振宁教授的科研风格对电大远程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五月廿七日下午,中山大学隆重举行研究生院成立大会,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作了精采讲演,省市领导林若、王屏山、刘念祖、杜联坚、李修宏等出席了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美国、香港的知名专家、教授及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部分董事,以及中大师生员工两千  相似文献   

15.
国内     
正"科学探索奖"成立,每年资助50位中国青年11月9日,腾讯基金会于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宣布,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  相似文献   

16.
刘权 《物理教师》2011,32(5):50-51
用《杨振宁传》中的一段话来形容杨振宁: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杨振宁教授在物理学理论研究中有两大重要的贡献:(1)创立了规范场理论(即杨一米尔斯理论),(2)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杨教授的学术光环非常耀眼,他之所以如此成功,聂华桐教授认为这跟他的性格密切相关,聂华桐教授将杨振宁的性格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非常实在;(2)兴趣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7.
谈渗透性学习方法马守田一、杨振宁教授提倡渗透性学习方法渗透性学习方法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提倡的。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注重按部就班的学法,学生念书比较认真,要大家守规矩,这确实有它的好处。然而,不能把按部...  相似文献   

18.
杨振宁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成为数学教授,他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学论文。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费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像杨振  相似文献   

19.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执教33个春秋后于上周末退休.近200名科学家从世界各地赶来欢送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据纽约《侨报》5月24日报道,庆祝杨振宁教授退休并为新命名的“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揭幕的仪式5月...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电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树芳(北京大学电教中心·北京·100871)一、近几年来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北大有一座电教楼,相当于系级的电教中心就在这里。楼内建有8间共1200座的音像教室,6间共248座的语言实验室,3间共90台PC机的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