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段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而人文关怀的核心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笔者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行风热线》的一名编采人员,在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新闻媒体非常需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刘旭真 《青年记者》2013,(20):123-124
人文关怀的缺失会导致新闻报道出现负面的社会效应。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注入人文关怀呢?首先,媒体要明确报道定位,对"人"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人",更应关注精神层面的"人"。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更不仅是眼泪和同情,它所揭示的是平凡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涵于其中的质朴、坚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社会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入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媒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精神关怀方面有所失落而提出的,即要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关心和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人文关怀的实质主要是确立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主力军,担负着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净化社会文化思想的重任,应该在新闻报道中重视和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我们笔下的新闻才更具亲和力,这也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令人遗…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是媒体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一家媒体如果没有人文栏目,就会显得肤浅,没有品位。目前媒体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报道对象大多数是乡村教师、农民工、环卫工、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这固然能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但是,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它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的关怀和尊重,而不是关注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类人。况且,大多数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更多表现的是他们落后的生存状态,介绍他们生活的困苦和不幸,而对其人性中真、善、美的挖掘远远不够。因此,可以说,当代媒体对人文关怀的表达并不充分。作为健康类专业报,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我的父亲母亲》专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普通老百姓熟悉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视角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谁都有父母,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与子女的互动更能体现人性中真实、朴素的一面,更能展现人性中的闪光点。作为纸媒,编发稿件的过程,既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这个群体的关怀过程。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社会的关心,能温暖人心,缓和矛盾,激人奋进。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生命的怜悯与尊重.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工作的终极目的,从本质上说,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即:通过新闻报道这种形式,对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予以长期的关注和关怀,积极引导社会努力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尊严,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活动环境,进一步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从而达到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目的.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前提下,国内众多媒体已把人文关怀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价值予以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怀,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图书馆人对图书馆事业的人文理想的一种认同。这种价值取向和人文理想主要表现为:对知识和文明的守护和传承、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图书馆职业的高度敬意。  相似文献   

9.
丁辉 《报刊之友》2014,(4):131-132
“人文关怀”一词是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中发展而来,是站在神学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而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重大,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新闻媒体离开了人为关怀,那么任何的新闻报道便只是纯粹的消息,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便会消失殆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提高各自媒体的点击量、收看率等,出现了很多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谈起,认真分析了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解决这些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黄九清 《记者摇篮》2009,(10):33-34
新闻人是社会全体的代言人,应以天下为己任。目前,人文关怀精神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报道理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尤其是新闻界的关注。本文就新闻人人文关怀的内容、历史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并对新闻人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当代大众传播的时代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图景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民众的思想和行动方式。现代化发展速度在实现现代化许诺本身外,也给社会带来了人文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组织模式,大众传播在完成对生活空间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和释义、为社会在物质意义上的再生产提供一种可以变型、改造和阐释的话语这一过程的同时,其流量状态所渗透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效果正日益受到关注。“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精神关怀方面有所失落,即一物质丰裕,精神家园荒芜”后提出的,即要关心、贴近人的精…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但又不同于此,它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在我国,人文关怀已不是一种口号,它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在其新闻实践中,应当将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3.
司铜生 《大观周刊》2012,(27):260-260
人文关怀是人类价值和精神的表现,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目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出发,阐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彭菲  戴文辉 《新闻前哨》2012,(10):50-51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确定人的主体性,从而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文价值关怀。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大众传媒弘扬人文奥运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正确反映和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奥运报道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和媒体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拉近了大众传媒与大众  相似文献   

15.
夏茹 《视听纵横》2007,(1):96-96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客观的历史原因及观念的制约,使得一些广播媒体在理念和实践中背离了人文关怀精神,忽视弱势群体,忽视人的内心感受,缺乏对受众的基本尊重和精神关照。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媒体只有重视人文关怀,时刻以"人"为本才能重新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塑造媒体良好形象乃至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公信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环,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报纸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关怀"让社会新闻充满人情味从人文角度出发,社会新闻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尊重和维护,以及在情感上  相似文献   

18.
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新闻报道要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透人文关怀:不仅应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是近期国内传媒界使用较多、较新的一个概念。现代“人文关怀”概念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人文主义。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 ,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还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 :不仅要关注自己 ,还要关注他人 ,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 ,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 ;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 ,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晚报是我国主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晚报在其新闻实践中 ,应当将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追求。在晚报…  相似文献   

20.
浅谈当前新闻传媒“人文关怀”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传媒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我国当前新闻传媒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