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慧 《新疆教育》2013,(14):83-84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语言训练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摆正教与学、训与练、文与道、课内与课外的诸多关系,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一句话,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落实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实,教师就必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训与练的关系,文与道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多问问是学生进行阅读的灵魂,学生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灵动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所在。语文学习中,利用"读""说""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乐趣、学有动力,使课堂灵动起来,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快乐、收获喜悦,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动机,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爱上英语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世臣 《吉林教育》2005,(12):27-28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实,学得活,教师必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让学生有效地主动参与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同仁越发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的重要性。因此,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摆正教与学、训与练、课内与课外的诸多关系;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严震 《现代语文》2007,(5):72-73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因为,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体无害,但被迫进行的学习却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教师应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训与练的关系,文与道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指导初探林慧莲所谓学习指导,简言之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指导。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它的关键是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学习指导的操作性策略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帮...  相似文献   

11.
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变学生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组织学生以极高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中,去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漠然为兴趣、变难受为享受,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所得、学有成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学有动力,学有激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怠慢情绪,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的激情,教学事倍功半。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只是机械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从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四个方面,对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16.
顾金玉 《考试周刊》2009,(40):86-86
改革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鼓励质疑,使学生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探索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动手自制教具;放手“尝试”让学生学有机会;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探索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动手自制教具;放手"尝试"让学生学有机会;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对于学生而言枯燥乏味的东西较多,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有兴趣、学有乐趣。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班级开展分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能够让好、中、差的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各层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所得、有所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分层授课,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