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星火》2008,(7):28-32
访谈摘要青海旅游资源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包括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我们一省之内有三区,这在全国不多,青海就是这三区的交汇处,像青藏高原区,就有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叫三江源就在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协七大代表分片座谈会西北区会议于11月25日在西安市召开。座谈会参会人员是来自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国科协七大代表和部分全国学会和解放军在陕代表近  相似文献   

3.
1 西北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 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五省区)面积304.57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 000万。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接壤,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中国西北地大物博,但经济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4.
西北五省(区)第七届科技情报学会联合会学术年会于1992年7月21~24日在青海西宁召开。来自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五省(区)的科技情报界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共56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年会共交流学术论文81篇。其中,甘肃省18篇;新疆自治区17篇;陕西省13篇;宁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科技情报学术交流,发展学会之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科技情报事业发展,西北五省区第六届科技情报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5日~8日在古城西安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受西北五省区情报学会协作组委托,由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筹办。来自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五省区的科技情报界的代表共48人。会议研讨的中心议题是:1.欧亚新大陆桥开通对西北地区情报工作的影响;2.情报工作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如何创收,为情报服务创造条件;3.科技文献合理布局与资源共享问题。这次研讨会提交会议论文共61篇,其中甘肃13篇、宁夏5篇、青海7篇、新疆21篇、陕西15篇。这批论文围绕会议中心议题并涉及到科技情报工作的诸多方面,讨论的问题比较具体和深刻,对当前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西北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开发西北是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西北五省区共同的历史任务。即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在地理位置上联成一片,通称大西北,面积达30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经济状态,风土人情基本相向,而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乃西北特色。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三大地带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大西北的战略地位,随着“西大门”的大开,将日益显著;“东联西出”古丝绸之路将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为了迎接党中央本世纪末把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扎扎实实地做好开发西北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从理论、思想和科学方法、技术方法上做好人才的培训工作,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兰州大学学报编辑室、《科学·经济·社会》杂志编辑部于今年七一八月联合举办了第一期西北开发研究班。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从事农、林、牧、计划、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领导干部、科技干部共同讨论研究了西北开发的许多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蒙古横槽底部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下滑造成的暴雪类型,冷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500hPa高原短波槽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高原东部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一支大尺度的低空急流带,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降雪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水汽输送。暴雪天气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从500hPa温度平流分布来看,强冷空气通过西路和西北路经影响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低槽前部正涡度平流区,有利于低槽东移,近地面系统发展。过程前期,青海东部700hPa~300hPa均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满足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大到暴雪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与西北经济发展杨德保尚可政王式功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流经青海、甘肃和宁夏三省区,水力资源丰富,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梯级水电工程15座,经济效益巨大,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本河段已建5座大中型水电...  相似文献   

10.
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很丰富的。已探明的有色金属总储量×××万吨,品种较多。其中有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有的占到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此外,还蕴藏有较丰富的金、银等多种矿产资源。所以,西北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各种有色金属资源还不到五分之一,尚有很多资源有待地质工作者去认识,去发现。西北有色金属矿床储量大,品位高,矿体埋藏浅,露天开采剥采比小,共生矿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整个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目前居住着40多个民族的6,900多万人,只有全国人口的6.73%,而在这个广大的区域中,由于有不便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的土地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7):788-789
<正>推荐单位: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完成单位:中科院青海盐湖所主要合作单位:青海锂业有限公司成果简介高镁锂比卤水低成本镁锂分离是世界性难题,也是盐湖提锂工艺的关键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瓶颈。青海盐湖所马培华研究员及其团队,在长期探索镁锂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13.
许航  李韬  宋健峰 《资源科学》2021,43(9):1808-18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部门用水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成为缓解水资源稀缺的可能路径。但是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实际节水效果达不到预期,就会出现“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衡量方法,然后利用LMDI分解法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解为气候效应、单产效应、结构效应、面积效应和灌溉效应,并利用西北五省(区)2005—2016年的数据,在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驱动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①西北五省(区)整体的反弹效应高达340.00%,即新增用水量达到了预期节水量的3.4倍,其中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和新疆的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别为374.97%、55.10%、117.46%、434.51%和384.32%;②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始终是促进西北整体和各省(区)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驱动因素;③西北整体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主导因素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但各省(区)存在区域差异,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青海为气候变化,新疆为种植面积扩大。所以,为缓解旱区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在整体策略上,不能追求单产的最大化,而应适当采取亏缺灌溉,并合理规划灌溉农业规模;在局部策略上,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2018年5~9月青海地区50站A资料和地面灾情报告资料,分五个区(青南地区、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统计青海高原强对流个例,分析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特征:短时强降水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冰雹青南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区是青海冰雹高发区,但直径较小,主要为弱冰雹;雷暴大风青南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区是青海雷暴大风高发区,五道梁是极值中心。(2)时间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近年有多发趋势,集中在7~8月,70.9%的站次均发生在16:00~24:00;冰雹近年来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极值出现在6月,91.4%的站次均发生在12:00~19:00。雷暴大风具有三峰型,主要活动在5~6月,89.1%的站次均发生在13:00~19:00。(3)对比华北和华南地区,青海高原冰雹、雷暴大风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不同于华北和华南地区,青海降雹峰值出现在6月,呈现单峰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方向任务是:立足青藏高原,用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生态系统、遗传育种、鼠类行为及其防治、高原低氧生理适应机制的研究为重点,继续开展动植物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我国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举国上下正满怀信心地迈向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党的第三代领导审时度势,适时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把西部大开发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摆在突出的位置。中国西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及重庆等省、区、市,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较东、中部地区有明显差异。特别是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位于祖国版图的西北部,更是地广人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6):92-92,F0003
编者按: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三江源区草地近年呈现全面退化趋势。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共同完成的“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研究草地退化成因和形成机理,揭示高寒草甸退化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青海、甘肃两省地处我国四大牧区之内,涵盖祁连山草原、甘南草原两大草原,有天然草场 5000 余万 hm2,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一带,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甘肃、青海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长江、黄河和许多内陆河的发源地,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为了提高各个典型农牧区饲草供应能力和优质特色畜产品的产出能力,促进西北高原牧区现代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合作,共同组建了典型农牧区草牧业发展模式与草畜一体化的技术集成和示范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 前补助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不同生态类型区草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共性和特色关键技术研发为基础,在地处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和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湟源、湟中县、海西以及海东粮改饲地区,建立小黑麦良种繁育基地,并在甘南和青海省海南、黄南、海北等地区进行小黑麦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粮饲兼用型小黑麦.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峡谷区。自龙羊峡至青铜峡一段,高山耸峙,地势险峻,落差集中,流水湍急如万马奔腾,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建起近20座水电站,而这些水电站背后,大多活跃着一个共同的身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院”)。70余年栉风沐雨铿锵发展;自黄河上游起步,辐射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乃至全球40多个国家;自水电开发起步,延伸至风电、光电,近年又迈入“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规划设计研究领域,西北院紧跟步伐、战略导向,在国之所需中写就清洁能源开发的恢宏篇章、使命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国西北5省(区)1960年~2004年125个台站夏季(6月~8月)无雨日数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比较合适的干旱指数,并通过该干旱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及高原东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2个最主要的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可分为以下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高原东部型、河西走廊型、北疆型、南疆型及西北东部型;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高原东部型近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增大趋势,南疆型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而北疆型、西北东部型和河西走廊型干旱指数变化趋势以1982年为转折点,其前后呈相反变化趋势;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近45年来主要以13年~15年和8年~11年的周期振荡为主,另外部分模态还存在4年~5年的高频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