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动物之家”,大家千万不要误以为我家有许多动物哦,那是因为我家的每一个人都酷似一种动物,所以我戏称我家为“动物园”。先说我的妈妈吧,她是一个“鼠”。每天,她都吱吱地唠叨个不停:“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还在看电视?你真是不自觉,快去听英语磁带……”。  相似文献   

2.
我家有个调皮鬼,她爱看书也爱耍小聪明。在家看书看累了的时候,就赖在床上或趴或躺着看,爸爸叫她坐起来看书,她撒娇地说:“你让我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我就坐起来看书。”这时,爸爸总是佯装凶神恶煞作势要打她,见大事不好,她吐吐舌头,赶紧乖乖改邪归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二妹     
<正>我家养了一只“猴子”。这只“猴子”,调皮得很!你坐着看电视,她会吵着要看“汪汪队”;你去写作业,她又把电视声音调到最大;你无可奈何,去把电视关了,她又会用超高分贝放声大哭;你气急败坏,拿出玩具让“猴子”自己玩,她又让你陪她玩……唉,这只“猴子”,就是我五岁的二妹,她调皮得很!欢迎来看我的“二妹日记”。  相似文献   

4.
我家有个调皮鬼,她爱看书也爱耍小聪明。在家看书看累了的时候,就赖在床上或趴或躺着看,爸爸叫她坐起来看书,她撒娇地说:你让我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我就坐起来看书。这时,爸爸总是佯装凶神恶煞作势要打她,见  相似文献   

5.
李那 《家庭教育》2007,(11X):24-25
5岁的青青躺在床上,眼睛盯着电视里的动画片,身旁是她的奶奶,捧着一大包青青爱吃的薯片,一片一片地喂青青吃。“怎么那么慢,没看到我这片吃完了啊,快点!”青青朝奶奶抱怨道,嫌奶奶喂薯片的速度跟不上她吃的“进度”。“青青,你这动画片看完了,让奶奶看会儿越剧啊,奶奶最喜欢听越剧了。”妈妈在一边说道。“不,我才不,我看完了这个,还要看别的,电视是我一个人的,你们不要跟我抢!”青青大声抗议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我家老房子里住进了一对捡破烂的夫妻和一个叫林小玲的10岁女孩,他们来自安徽黄山市黟县山区,是我一个朋友的远房亲戚。为了生活,他们到河北霸州市城关镇以捡破烂为生。朋友说,他家太穷,可能付不起房租。我说,反正这旧平房几年没人住了,还漏雨,根本不值得要房租。我去看他们时,一家人正欢天喜地打扫屋子,屋里灰尘特别厚。我带了很多报纸,林小玲抬头问我,报纸不要钱吗?当然不要,我家有的是。小玲开心地和她父母一起往墙上糊报纸,等糊完了,三个人幸福地笑着,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我说小玲应该上学了。她爸低下头不说话;她妈…  相似文献   

7.
我奶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今年已经63岁了。每到深秋时,她那鬓发花白的头上戴着一顶棕色的毛线帽子。她很爱干净,家里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但是我发现她很少看电视,即使偶尔看一下也是什么京戏、黄梅戏、越剧等一些戏剧片。我想:那么多好看的电视剧她都不喜欢看,偏偏看那些我最不爱看的戏剧,是不是人老了都是这样的呢?有一天,我禁不住问:“奶奶,是不是人老了就不喜欢看电视了?”奶奶伤心地对我说:“不是哟,小时候我家里穷,没钱读书。电视上的字没一个认得的,电视里的话又听不懂,看也没味道。”我听了同情地说:“奶奶,不用难过,我现在…  相似文献   

8.
我的业余时间,对电视“看”之无味,对书却情有独钟。虽已届中年,仍痴心不改。我每年都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出几百元订一些报刊杂志,买一些流行小说。因此,我家的床头、茶几、沙发甚至厕所的抽水马桶旁,随处都放有报纸、杂志。书、报在我家真是俯首即“抬”,信手拈来,小有闲暇,随时可读。看报纸,了解一些国内外对事动态,好像一日三餐,满足一般营养;读杂  相似文献   

9.
妈妈是他们那个时代中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她的“电视教法”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教益。 那是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里,妈妈把我从课外书里拽出来,出乎意料地让我多看些电视。她说:“以前因为你还小,对于节目不会加以选择,看了也没大大的用处,现在你小学毕业了,我也得教会你看电视了。”我听了觉得好笑:您会什么?电视机我比你还能摆弄哩!尽管不服气,我还是和妈妈一同坐到电视机前。 我的作文不好,尤其是记叙文,不是写成流水帐,就是太 嗦。妈妈给我找来一个笔记本,然后让我听她的指挥写。她的“命令”很简单:把一个经常出场的…  相似文献   

10.
母亲听歌     
母亲退休前是小学教师,母亲很喜欢歌。她自己唱,我就是在她怀里听着歌长大了;她喜欢听,不听歌,就睡不好。要过年了,我把兄弟几个的孩子找到一起:“今年过年,要好好唱几个,给奶奶听!”因为,我看出来了,去年他们咿咿呀呀的,唱的全是奶奶不愿听的,虽然她连连说好。这回,我布置了任务,指定了歌曲。除夕,几个孩子依照我的安排唱了,一首连一首,因为得到了鼓励,他们唱个没完。妈妈先是兴奋,后是坚持,最后是睡着了。我知道歌声再大,她也是唱不醒的,她就是愿意听着歌入睡。孩子们仍是唱,我心又是愧疚:还是没有让爱听歌的妈…  相似文献   

11.
听雨     
关掉电视,躺在床上,心里还在回味刚才的节目。突然,一阵微风拂过,将我拉回现实,我跑到窗前一看,果然,她来了。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带动了周围的风,他们一起奔跑,时快时慢,一些调皮的风甚至跑进我家,我猜他们是想邀我一起玩耍。他们欢快的身影,遮住  相似文献   

12.
我家有女初长成,表妹hh虽然年龄小,但是因为上学早,如今已经考入了位于青岛的某名牌大学。临行前,跟报纸、电视上描述的“90后”们一样,hh装备好了手机、MP3和笔记本电脑。第一个假期回家,hh一进门就大放厥词:“什么破学校、破专业,实在令人失望,我要换专业。”二姨(她妈)听后异常气愤:  相似文献   

13.
感受孤独     
星期天,爸爸妈妈出去了,我就一个人在家呆着。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我从楼下走到楼上,又从楼上走到楼下;从听音乐到看电视,又从看电视到听音乐。我在寻找有什么办法能驱赶寂寞。终于,我接到了好朋友潘的电话。她告诉我,她要来我家玩。我高兴极了。片刻,她来了,我们叽叽喳喳地闹了半天。我好开心。可是她一走,那种孤独感又袭上了心头。孤独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我真希望摘下天上的星星,采来森林里的蘑菇,和它们一起生活;我还希望安徒生笔下的小红帽这时候能来我家作客。但是我也害怕,害怕那长舌头的大灰狼此时也从门缝里挤进来。…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在童年时候,总会有个崇拜或敬畏的对象。你会把他看成是无比强大、无所不能的人,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又有些怕他。长大后想来,是不是很有趣呢?我儿时崇拜的不是大力水手,也不是圣斗士,而是我和蔼慈祥的太奶奶。听辈分就能把人给吓住了吧!我的太奶奶虽然没有特殊技能,但在小时候的我的眼中,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因为我觉得她跟别人都不一样。她穿的衣服跟我们的不一样,她用的东西跟我们的不一样,就连她的气味也很特别。所以小时侯,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太奶奶的房间里去“寻宝”。东翻翻,西看看,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周末,我去太奶奶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太奶奶正轻柔地摩挲着一个红本子,我亲昵地喊道:“太奶奶,我来啦!”一见我,太奶奶饱经风霜的脸就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花,连眉毛尖上都是笑。她高兴地说:“小宝贝来啦,快过来!”我趴在太奶奶腿上,好奇地指着红本子问:“太奶奶,这是啥呀?”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工农化的肖亚男,是县农业局的技术员。钓鱼台又是推广农业技术的一个点,她就经常来我们庄,来到就在我家住宿吃饭。她还有我家大门上的钥匙。有一天,我二姐到我大姐家去了,可我放学回来却发现四门大开,进家一看是她躺在我二姐的床上呼呼大睡。她是我二姐最铁的千姊妹之一,当然就很漂亮,不漂亮我二姐也不会跟她铁。她睡觉的姿势确实就很工农化,四仰八叉,嘴角上还淌着哈啦子。我故意弄出点动静儿,将她惊醒,她一骨碌爬起来,叫着我的小名问道:“放学了?”  相似文献   

17.
特别的爱     
“爸,我回来了!”我轻轻推开门,看见爸爸正坐在客厅看电视,便高兴地向他报告。“你姐呢?”“她没放假。”“哦!”爸爸说完,继续看电视。我拎着书包怏怏地走进房间,坐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为什么爸爸不问问我的情况?他为什么不关心我?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的匡慧娟老师有个令人吃惊的“坏习惯”——把自己家那张大床当作“工作台”。她还跟同事说:“我的所有文章、活动设计都是在床上写出来的。”一向喜爱整洁的她。却在床头、枕边堆满了各种书刊。这样可以随时找到她想要的材料,而不至于为了找材料打断思路。晚上,节假日里,她常或躺着、或趴着,在床上看啊、写啊。为此,丈夫向她提出抗议。她却莞尔一笑,对丈夫说:“我这叫与书共眠。这可是名人之行为啊!你不见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半张床上都是书吗?我还远远不如他呢!”宠她的丈夫只得由着她了。爱读书的她,在书海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爱看书的人通常都爱去图书馆.可在这炎炎夏日,去一趟图书馆就没那么愉快了——少儿图书馆离我家可远了呢! 我正发愁没书看,这天,我家楼下突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建筑物,像个大箱子.报纸上说,这个“怪箱子”其实是福州市区新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无论借书还书还是办证交钱,便捷快速,一点儿都不比正宗的图书馆差!真的是这样吗?我很好奇,决定和妈妈去看看.  相似文献   

20.
四大媒体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大媒体有着各自的传播特质和文化意蕴。报纸是“读”文化的象征媒介;广播是“听”文化的典型媒介;电视是“看”文化的代表媒介;网络是“新视听”文化的先锋媒介。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对已有媒介的整合和延伸。大众传媒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人类思维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