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国家艺术体操队、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艺术体操队以及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武术队的运动员的足拇外翻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艺术体操队、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艺术体操队以及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武术队的运动员的足拇外翻程度的调查 ,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发生具有专项特点 ,且与从事艺术体操训练的时间有关 ,并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艺术体操队和世界一流艺术体操队为研究对像,采用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难度价值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构成中,在动作难度的选择上跳和转体的难度数量多,但难度水平较低分值少,这反映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跳和转体动作上技术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4.
艺术体操     
G834.014.53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分析研究[刊,中,I]/洪葵(沈阳市皇姑区少年宫),洪涛(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10-11表2(XH)艺术体操∥损伤∥足拇外翻∥预防 对国家艺术体操队、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艺术体操队以及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武术队的运动员的足拇外翻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女子体操选材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以来,我先后为区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十七名运动员,她们大部份在区体操队,有三名在区技巧队,四名在艺术体操队,三名在区跳水队。其中四人调入国家体操集训队,一人调入国家跳水集训队。在这些运动员中,近年曾有七人,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名次。业余体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区队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艺术体操比赛作为锻炼和选拔优秀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主要场所,其科学、合理的项目设置是我省艺术体操队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文献资料、技术图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际、国内各艺术体操赛事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我省艺术体操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来探讨我省艺术体操比赛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求运用竞赛杠杆,引导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陕西省大学生艺术体操队以新颖独特、难度高的动作编排;完成动作质量高,稳定性好,优良的心理素质,突出的表现,在比赛中取得4金2银2铜的好成绩,名列全国各队榜首.行之有效的赛前模拟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动作稳定性,临场应激反应及正常的发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此针对陕西省大学生艺术体操队赛前模拟训练的具体途径与方法进行追踪,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初级选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重视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发展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特征。通过长期带训艺术体操队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借鉴其它运动项目的选材模式,对少年儿童艺术体育运动员的选材问题作简要概述,使从事艺术体操运动的有关人员对选材在艺术体操运动中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7名艺术体操队现役一线优秀运动员和47名各省市艺术体操后备力量进行了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旨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对于艺术体操运动员来说是从事本项目的首要条件,尤其是身体各环节间长度的比例,指间距-身高、跟腱长/小腿长A×100及坐高/下肢长C×100是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的典型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男子体操队现役4名一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09-2012版)为理论依据,以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技术动作完成质量为研究变量,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旨在为浙江省男子体操队教练员、运动员备战2013年沈阳全运会自由体操技术攻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个人项目器械难度(AD)在成套中的运用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解析器械难度在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中的运用,对各项器械的器械难度进行总结归类,剖析设计精美绝妙、衔接自然流畅的器械难度的构成因素及编排特点,指导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编排,加强器械难度的训练手段,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新周期个人项目成绩的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大众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艺术体操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中一直有看“竞技优先”的倾向,从而造成“竞技体育优先、群众体育滞流”的现象。另外,近些年,我国艺术体操训练人口减少,出现青黄不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在其发展中群众基础过于薄弱。从艺术体操长远发展利益来看,这是很不好的现象。正因为如此,艺术体操才更应该面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本文指出了大众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在整个艺术体操运动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并对大众运动的开展作了论述,论述从条件因素出发,具体提出了关于如何开展大众艺术体操运动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3.
规则修改后艺术体操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雁  张宇燕 《体育与科学》2005,26(6):54-56,28
本文对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修改后,艺术体操制胜因素群中各制胜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选材、训练理念与方法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硬器械"技术运用的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将向着"难、新、险"竞技级别化方向发展;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硬器械"基本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运用与掌握器械技术时难度相对较大;完成情况处于明显弱势.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韵律武术操的创编及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及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青少年韵律武术操的创编及教学实验进行分析。教学实验表明:创编的青少年韵律武术操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通过学习韵律武术操提高了青少年对武术的兴趣;青少年韵律武术操可以代替普通的准备活动运用到体育课或武术课中,也可以作为课间操进行长期习练,还可以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项内容来开展。  相似文献   

16.
对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音乐选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域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70-471
通过对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音乐主题的分析,就如何选择艺术体操个人成套音乐及在选编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广西艺术体操业余学校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小敏 《体育科技》2003,24(1):26-28
广西在艺术体操项目上有人才优势 ,曾先后为国家集训队、广西、外省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达 4 0~ 5 0名 ,广西运动员已连续 2年包揽全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金、银牌 (包括九运会个人全能金、银牌 )。取得这些成绩的重要原因 ,是广西各级领导对业余学校的艺术体操项目给予支持和重视、以及教练员们多年来重视选材、精心训练的成果。但是 ,广西现有的艺术体操基层业余学校过少 ,专业教练不足 ,有待于各级领导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扶持及经济上的支持 ,增加广西艺术体操项目基层业余学校训练点和参赛人数 ,才能保持广西艺术体操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是制订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标准的理论依据。本文对216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发育状况进行多年的追踪测试与调查研究,获7000多个数据,揭示出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与一般城市女生相比,经过系统训练的艺术运动员性成熟期推迟2-3年,身高、体重的增长高峰随之推迟,身高的快速增长期延长,从而带来了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生长节奏的变化。运用这一规律建立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已成为艺体运动员科学选材和系统控制体形的坦佛标准,有效地推动了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97年日本“AEON杯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和1998年我国“艺术体操锦标赛”竞赛方法改革及效果的分析探讨,说明改革参赛办法,扩大参赛人数,增加竞赛的对抗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才能提高艺术体操竞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艺术体操"全国冠军赛"成年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4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主要依照2009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选编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顺应规则的变化规律探索器械难度的发展走向。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对圈操难度选编与技术驾驭的最好,其次为绳操、球操,带操为弱势项目;各项器械熟练性动作的选编形式较为简单,缺乏多样化;提高带操器械难度技术与惊险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选用器械惊险性动作作为成套结束动作是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用手"运用器械将是今后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