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找出了新农村农民建设中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圈子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咨询等研究方法,对"圈子体育"的功能、形成的动力机制和对建设和谐社会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圈子体育"具有健身功能、教化功能、行为规范化功能、亲社会功能、凝聚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兴趣、体育健身的动机需要和经济生活改善是形成"圈子体育"的动力机制."圈子体育"具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利于倡导文明新风、乡风形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体育经济的视角,对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体育发展的形式、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应遵循的原则、怎样正确评价农村群众体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迫切需要加快体育的社会化进程,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文化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大众体育文化已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徐杏玲 《体育世界》2007,(11):82-84
学校教育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之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由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得出了详尽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全面论证辽宁小康社会体育所特有的经济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底蕴、发展目标、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产业特点的特征。阐述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模式、作用、战略、科技等理论,对建设辽宁小康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经济对体育的制约关系以及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以体育产业观为视角,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论证了体育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在阐述和谐社会概念的基础上,从体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体育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理念,体育的规则意识导向,体育的安全阀功能和促进社会自由流动、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体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有着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产业化发展不仅是体育工作也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使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经济增长因素,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育对经济的依赖关系以及区域经济与区域体育相适应几个方面,探讨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竞技体育发展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群众体育的发展受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从历年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曲线图趋势比较,可见我国体育与经济发展是相协调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代体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及对高校体育的进一步渗透,以及国内外高等学校体育发展动向的分析,认为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现代体育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面向二十一世纪,跳出单一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小圈子,实现从阶段到终生、从个体本身向社会整体的转化,形成全方位的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体育广告的功能与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根据广告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相关原理,分析现代体育广告的树立企业形象、传播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指导社会消费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功能,探讨发挥功能具备的观众群体基础、中介基础和市场环境基础,为新时期现代体育广告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文章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近十几年来我国体育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针对当前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新时期加强和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制化管理的意见,旨在促进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休闲体育逐步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从体育人文精神的视角,探讨了休闲体育的内涵、本质及其体育人文价值。提出休闲体育在文化内涵上与体育人文精神是相契合的,休闲体育的兴起是体育人文精神的1种回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举办亚冬会,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亚冬会经济,既是长春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关注的是亚冬会会对长春市的体育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文化传播和媒介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的体育传播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媒介与体育文化的结成攻守同盟,传播科技的进步有利地促进了体育的跨文化传播。然而,伴随着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媒介帝国主义",东西方体育之间的出现主动与被动、强势与弱势的分野,体育文化在交流上出现不平等的现象。伴随着如此的客观现实,导致在体育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不同的文化交流心态,如民族中心主义、成见、偏见等,而不同的交流心态又会直接影响体育跨文化交流的结果。所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跨文化交流心态,既有助于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又有利于本民族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体育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山西省体育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体育科技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互动提供一个参考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汉、维、哈族1130名中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进行分析,对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状况、每周运动次数情况、体育价值观与运动行为关系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在体育专业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 ,随着改革的深化减少了课时 ,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 ,把握运动技能转换的规律 ,研究其教学艺术 ,对提高田径技术的教学质量 ,推进教改的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All over the westernised world, sport has been promoted as a ‘solution’ to many of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at face modern societies. This study draw on Foucault's concept of governmentality to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Swedish Government Official Reports on sport, from 1922 to 1998, define social problems and legitimate governing, and sport as a solution, in the name of benefiting Swedish societ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citizens' ‘good’ and ‘healthy’ behaviour and bodies are in focus of problematisation throughout the studied period. In relation to this, sport is seen as an important tool and solution. Parallel with increased critique of sport in contemporary times, a neo-liberal governmentality is embraced which in turn affect how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re thought of in individualistic and rational 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