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与工商界的矛盾及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与工商界是具有不同价值追求的两类组织,两者之间是一对“亲戚”关系;从大学与工商界关系演变历史看,大学在加强同工商界的联系与合作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应当通过大学、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尽快建立中国大学与工商界联系与合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混合型科研联合体”的含义和特占在地方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中,科研为生产服务,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如何将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结合点,要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应体现特色化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本文提出“混合型科研联合体”的模式是在地方大学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的,旨在探索一条科技产业化、实业化的新路子。“混合型科研联合体”(以下称混合体),是以高校及企业中的高科技人才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为龙头,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建实体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在重点院校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形势下,地方高校把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有着现实的可行性。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充分发挥区位、学科、人才、设备等优势,采用“一校为主,多方合作”模式,以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由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开展大学科技园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惠州大学的办学经验,提出了组建“混合型科研联合体”的新途径,并对地方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实现科研为生产服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科高校如何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介绍四种合作模式吴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科高校是我国科技力量中一支重要力量,工科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而要实现迅速转化,关键是高校的科研工作要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6.
德国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技术转移机构为中介,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保障,以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长效合作为基础的供需契合的技术转移模式,为德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德国的技术转移模式,可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成果的应用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生产力,高校的第三功能也得到广泛的延伸。高校发展产业应与学校工作重心相一致,以企业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校发展校办产业应该为国家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服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创业型大学发展校办产业的意义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试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技与经济全程结合的高层次、网络化的技术活动。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不仅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还必须通过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 ,促进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长期以来 ,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校的科研成果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转化途径。大学有待转化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企业对科技成果需求间的脱节一直是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顽疾。成果多、转化少 ,且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据统计 :八五期间 ,我国科技攻关取得的科技成果 ,仅 1 0 %转化成产品进…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现状,结合芬兰应用科技大学取得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提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建平台、全程参与的合作模式。政府出台政策和设立专项经费,参与指导和评价;高校搭建服务共享平台,实施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和评价机制;企业参与实践育人指导和考评。三方共举,践行“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共育未来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它不仅为社会输送人才,还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往往因为认识大学而了解城市。大学还通过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城市财富。大学还是城市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促进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地方教学型大学来说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高校自身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影响学校课程建设、师资水平、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价值定位做一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承担了大量基础科学、应用和开发研究任务,并产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在现实生产力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障高校科研成果在市场机制下转化的顺利运行,需要对与其紧密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界定。其中,科技人员创业、产学研合作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被作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更有甚者被认为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的技术转让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大学已经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能够通过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迅速进行产业化,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不仅能够促进科学知识发现、刺激技术创新、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而且为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十分重视技术转让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人协会的统计,1980年美国颁布BAYH-DOLE法案以来,大学技术转让为全国经济作出了300亿…  相似文献   

14.
大学衍生创业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我国大学衍生创业目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科研成果应用价值不高和转化率较低、衍生创业风险较大及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作为应对策略,大学衍生创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高校积极实施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创业团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力加强高校的技术中介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如何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这是摆在政府、高校、企业界面前的一个急需解...  相似文献   

16.
兴校办科技产业促科研成果转化太原工业大学□凌开成/张勤/赵生近几年来,高校科技产业这一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地发展起来。实践证明,发展高等学校的科技校办产业是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  相似文献   

17.
适当保持大学与企业的距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瑛  黎民 《江苏高教》2000,(3):31-32
大学与企业是社会的两个不同的机构,体现着各自特有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大学与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就有许多大学与企业成功合作、互相促进的例子,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麻省理工学院与128公路科技企业之间富有成果的关系等。这些年,国内的大学也开始了与企业日益紧密的合作,提出了诸如“产学研协调发展”、“高校产业化”等等口号,不能否认,密切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对解决大学办学经费不足、提高办学效益是有利的,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知识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但是…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东南大学近年来与企业横向科技合作情况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横向转化绩效,建议要提高高校科研成果横向转化意识,强化政府在高校科研成果横向转化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建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质量,紧密围绕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或市场需求做科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大学科技园区的诞生与发展来看,其动力最初表现为促进大学自身发展,其后逐渐扩展为催生新型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时至今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大学科技园的强大动力。大学科技园的动力等级不断提升,大学科技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科技园的动力主要表现为聚集力、合作力、创新力、孵化力、生产力和竞争力等六种。就我国大学科技园区而言,由于创新力与合作力不足,导致聚集力、孵化力、生产力和竞争力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大学与企业的联协能力,应该引起大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美国的人才战略,激活德国的高校体制,德国联邦教研部于2004年年初提出了创建5所“精英大学”的计划。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及广泛争论。经协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达成一致:以联邦和各州“共建”的形式。创建10所“精英大学”,并重点资助德国大学的“精英系”以及旨在培养高,层次科研后备力量的“博士生院”。“精英大学”计划标志着德国高校政策的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