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体裁,俗语、谚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其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俗语、谚语,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基于此,本文选择俄汉语中具有时间意义的俗语、谚语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和研究,借以挖掘出俄汉两个民族在时间观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英汉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经验体验。概念隐喻在诗歌意象方面可以增强感染力、提升美感。认知对比分析反映出英汉诗歌中的概念隐喻体现了一种精化的思维。文化对比分析揭示出了不同的人类经验体验会形成英汉诗歌中不同的概念隐喻内涵和不同的隐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雅君 《文化学刊》2013,(4):123-127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送礼文化,而国家间送礼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差异。本文以"内和外"的文化学为中心,对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送礼文化进行比较,试图揭示三国送礼文化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现已发展成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大国关系。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的新机遇。双方宣布,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①)面对新时代背景下中俄关系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提升中国媒体对俄传播实效,让对俄新闻报道服务于中俄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
黑河地处中国北方边境,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江相望,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开展对俄宣传。几年来,我们开展对俄宣传主要做法是:领导重视、形成合力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对俄宣传全面渗透到经贸、旅游、外事、科教文卫体各项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对俄宣传。外宣办在各项活动中都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努力  相似文献   

7.
诸葛金斐 《职业圈》2013,(3):134-136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为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它不仅构筑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还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民族学家和民族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日、俄、朝、满等国家和民族的外来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词汇对塑造东北区域特色的多元民俗文化;展现时代主题,刻画社会背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背景、社会关系;增强作品表现力,激起读者共鸣打造作家个人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属性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使东北文学作品成为时代、风土、人情、性格和氛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2017年,由"通俄门"事件调查引发的美俄"媒体战"不断升级,两国立法机构相继出拳,重新界定对方媒体身份,限制对方的媒体采访与信息发布权利,将传统"媒体战"扩展到社交平台,从最初的内容真实性之争延伸到广告影响力之争。这不仅影响着美俄双方的对外传播,也影响着世界信息传播格局的发展趋势,并不可避免地增加中国对外传播的难度和面临的政治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认真研究美俄"媒体战"的实质,从媒体身份、海外社交媒体发展、反制手段等方面思考,警惕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10.
俄语谚语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俄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俄汉谚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并对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形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人和熊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熊被视为森林的守护者和力量的象征。俄罗斯人相信,熊能够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力量,同时也有一些关于熊的神话和传说流传至今。因此,俄罗斯人对熊有非常特殊的感情,甚至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熊”的形象在中俄两个民族中产生的文化伴随意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该文以语言文化学为视角,探讨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文化伴随意义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文献整理法、文化阐释法及语料库等大量搜集“熊”的相关语料,对汉语和俄语中“熊”的文化伴随意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俄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但是,双边经贸关系却长期落后于政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东北与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往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水平上,其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采取了一系列开发远东地区的措施,首次设立"远东发展部",并筹备建立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国家集团,"中国机遇论"剧烈升温。但与此同时,俄罗斯民间舆论也存在"中国威胁论"、"能源附庸论"等不同的声音。如何消弭俄罗斯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误解,是对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秦皇岛抢抓中俄交往频繁的契机,发挥旅游城市和奥运会协办城市的品牌优势,通过旅游促销、新闻宣传、文化交流、外宣品制作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宣传力度,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力地促进了对俄经济、文化和商贸交流。  相似文献   

14.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伴随云南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也声名远播,让很多人以为纳西族同胞就生活在云南.其实不然,在川渝地区这片土地上,藏匿着一个小小的纳西族村落,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且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里,他们还保留着古老的文化习俗,这个村落便是四川凉山地区的俄亚大村.  相似文献   

16.
秦文化与楚文化是两种类型不同的异质文化。在发展历程、文化来源、民族心理、民风民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说,秦文化偏于进取,楚文化偏于保守;秦尚功利,楚重感情;秦人质朴,楚人浪漫;秦重集体,楚偏个体。两国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精髓供后人学习,同时两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也需要我们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程骏俊 《职业圈》2013,(21):8-8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表达: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各个国家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日两国谚语中选用的词汇、意象为切入点,比较两国含义相同的谚语之异同,从而探讨两国文化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对俄传播中国声音,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对于深化俄罗斯民众对华认知、塑造中国形象、加快两国关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俄罗斯青年群体对中国的接受和亲近度明显提高。中俄青年是两国发展、友好交流的未来。对俄罗斯青年群体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未来我国对俄传播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语言中窥视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人文风情。在人与人的交际之中,人情往来的客套寒暄已经成为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成了人际社会交往中的桥梁。一个人处于怎样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讲出怎样的寒暄语言。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有相似,又有不同,从两国和而不同的寒暄语中可以窥见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