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课文内容我已经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想不到一次上课时险些阴沟里翻了船。上课了,我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一番许地山先生,孩子们还是蛮有兴趣的。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课堂反馈时,我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学生明确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的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许地山,接下来按照课前的设计:标记生字词、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3.
沈大安 《教师》2010,(21):1-1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读着这篇课文,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我总觉得《落花生》不光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读着这篇课文,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我总觉得《落花生》不光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读着这篇课文,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我总觉得<落化生>不光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许地山,接下来按照课前的设计:标记生字词、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把你认为含义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父亲赞美了花  相似文献   

7.
<正>"老师,你又输了!"课堂上,跟孩子们比赛读英语课文,结果我又一次"输"给了孩子们。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兼职教英语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读英语课文往往很慢,而且磕磕巴巴的。很显然,这样读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意思。为了让他们能流畅地读英语课文,我常常跟他们比赛。怎么比呢?比读完同一篇英语课文的时间长短,在发音清晰可辨的前提下,用时短的一方赢,反之则输。  相似文献   

8.
李克 《四川教育》2004,(4):21-21,22-24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落花生》,这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内容已经是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  相似文献   

9.
吕舜昌 《山东教育》2005,(16):15-15
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经典”课文了,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多少年来,我们都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又要给我的学生上这一课了。  相似文献   

10.
<正>1.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兴趣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家名篇,教学前后,教师有意识地加点花絮介绍名家或写作背景(如学习《落花生》,讲一点落花生的由来,引导读许地山的作品);有些课文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缩写,教师把作者的原文推荐给学生,如学习《少年闰土》,指导学生阅读描写老年闰土的文字,引导学生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有些文章是名著的梗概,教师带着学生欣赏,并适当点拨欣赏方法的同时,推荐学生读原文,然后班级开展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的主要途径。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课堂。——侯集实小的杨平老师执教《小河与青草》。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充足”、“干枯”这两个词对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杨老师别出心裁:“下面,我读课文,你们站起来做表演好吗?”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齐刷刷地全都站了起来。当杨老师读到“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赵挚 《湖南教育》2009,(4):28-29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许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他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也会放风筝》一课,考虑到课文中的“长尾巴和不长尾巴的“”彩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涉及多音字,在备课时,我特意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学生在读课文时读错了,我就直接正音;如果不出错,就不再耽误时间。在指名读课文的环节中,第一个起来读课文的崔源哲正确、流利地读了下来。我正暗自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高兴,这时,贾玉新站起来说“:老师,刚才崔源哲读错了,应该是‘长(chán")尾巴和不长(chán")尾巴的’。“”不对,应该读zhǎn"。”不待我开口,刘仕名就站起来反驳。这时,教室里像炸…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语文教材提供了优美而又经典的课文,课文本身是美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看待它,又如何展示给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情到深处     
我每写完一篇文章,自己都会声情并茂地反复读,经常是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如果看到那些能够打动我的文章,我也一定会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们听,也经常是读着读着,孩子们的眼泪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16.
胜负皆如意     
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学生朗读起来有一定困难。课文篇幅较长,语句也复杂,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我留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可是交流的结果还是不理想。学生读起来疙疙瘩瘩,或添或漏;断断续续,或破或缺。勉勉强强一遍读下来,学生有气无力,他们皱着的眉头告诉我———心里畏难了。我给学生找个借口,让他们不因困难而泄气,告诉他们别怀疑自己的能力,问题是课文的难度,给学生设了个台阶,让他们歇一歇,满怀期待地等待他们拾级而上。“蒋老师也不一定能读得好。要不这样吧,蒋老师跟大家来比一比。”我分明看到学生扬了扬脸,挺了挺…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教《早操》一课,见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句式整齐、简单,便于模仿,就萌生了教小朋友写诗的念头。 首先,我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大家摇头晃脑,一会儿齐读、轮读,一会儿赛读、表演读,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见孩子们读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18.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 ,只有给学生以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有所发展和创造。一、课文谁先读 ,让学生自己决定教授新课时 ,第一次朗读任务应由谁来担任 ?老师、录音机 ,还是孩子们自己 ?几年的教学中 ,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说着“老师 ,我来读”,“老师 ,我想听录音”,“老师 ,我们爱听你读”。对这种情况 ,如何处理呢 ?一次 ,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 ,我满怀深情地读完了课文 ,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从他们…  相似文献   

19.
每次读鲁迅的《雪》,每次都能感到一种灵魂的震撼,一种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感动。我决心梳理自己的心绪,诠释并舒放自己的感动。不然,我的心也将不停地奋飞、旋转、升腾,我将不能安生,我的虽然单调然而太平的精神生活将无以为继。也多次听老师们给学生上这篇课文,却总有一些遗憾,孩子们初读课文时那种投入和激动以至于哽咽,到了课文结束前的最后一遍朗读却只有整齐划一,再也没有了先前的深情。我不想分辩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想和孩子们一起探究《雪》为什么会让我们这样激动,那撼天动地的力量从何而来。《雪》的意象不算繁复:暖国的雨、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七册中叶圣陶先生的那篇《爬山虎的脚》是我上小学时就很喜欢的课文。现在为人师了,恰巧也要给孩子们上这一篇课文,自然满心欢喜。课前,便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爬山虎的脚》第一部分,让学生举一反三。围绕这一课题,我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