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布高校就业率是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主导下的举措,这既是一种"平息社会舆论"的行政性行为,也是高校教育活动"被行政主导"的现象。为了应对,某些高校不惜弄虚作假,"制造就业率",因而形成了部分学生"被就业"的假象。由于高校本质上只是一个教育机构,其本职是教育和培养学生,所以过分要求其负责学生就业相当于缘木求鱼,而且有将学校推向"职业培训中心"的危险。因而,很有必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剧增,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学子转变就业观念,"回炉"到高职院校。这样既转变大学生就业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又成为增加高职院校生源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大学毕业生"回炉"的各项准备,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实现大学生毕业"回炉",百分百就业。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就业率越高则表明高校办学实力越强,学生越受就业市场欢迎.就业率是民间评价高校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官方评价高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因而高校,特别是名气不大的高校,都在为提高就业率而努力.部分高校对"灰色就业率"也是"难得糊涂".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班主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从高校班主任层面,分析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心理、熟悉用人单位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事例。认为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心理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的错位和不相适应的矛盾。提出提高就业率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得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空间很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感叹尤在耳际,就业市场已迎来2014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大军。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毫无悬念地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事实上,"结构性矛盾"已被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构成原因,"就业难与招贤难"并存的局面僵持多年。所谓"结构性矛盾",概括来说就是就  相似文献   

6.
教育主管部门公布就业率的初衷在于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然而,随着就业率成为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就业率统计制度成为高校发展资源约束的"紧箍咒"。政府和高校通过"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的组织措施以及"先就业,后择业"的劝诫策略以保障就业率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心工作。依此可见,在社会转型和市场化就业的今天,国家权力虽然不直接干预微观领域的大学生就业,但高校在就业率统计制度执行实践中仍然遵循单位制运行模式。单位制的运行实践造成高校组织的职能泛化、形象损伤、专业性职能削弱、师生关系撕裂等不良后果。要解决高校去行政化难题,必须面对"单位制"这道"坎"。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随之凸现,并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困局更为严峻,从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和就业率逐年下降的逆向矛盾中就可窥见其貌。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失、高校毕业生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市场导向的弱化是造成这种矛盾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从就业观念的转变入手,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业教育才是寻求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迷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课程模式亟待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9.
"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对于个体而言,"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千斤.2009年我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3.14万人,比2008年增加1.5万人.截止6月30日,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有178801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77.28%,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实践中,我们坚持不懈抓住"四个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创新开辟了方向,也为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获得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光明日报>刊发了湖北某高校坚持"就业至上"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长篇通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该校副校长指出,"教育脱离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只是按照一些教条式的价值理念去进行所谓的人才培养与塑造,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相似文献   

11.
姜桦  郭永利 《陕西教育》2009,(6):25-25,28
一个时期以来,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上出现了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高就业率、低就业力。本文在分析探讨了就业率与就业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提升学生的就业力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因专业局限性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就业的自我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导致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不容乐观.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政府、社会、用户、高校、学生"五位一体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走低,待业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数量增长较快,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是: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制度,努力提高就业率;二要加快普及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缓解高校毕业生数量压力;三要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四要加强学校就业指导的力度;五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于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动能、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积极意义。在宏观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及就业率与招生专业设置应答机制缺失等压力之下,提出建立就业率对专业设置的反馈机制、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就业帮扶等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调查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大学生就业形势却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困扰着高校和毕业生.结构性的矛盾是引起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有高校、大学生以及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陈薇薇 《大学生》2014,(12):22-24
正新闻链接: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要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型转。""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按照岗位来对接。"转型背后是窘迫的就业现实。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已变成2014"史上更难"。全国2000多所高校,"谁就业最差?是地方高校,没有行业背景的,办学目标不清晰的,还要办学术型的。"鲁昕副部长曾不客气地指出。与之相佐证的是:根据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2012年就业率排名第一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  相似文献   

17.
徐秀秀 《考试周刊》2012,(4):159-160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就业问题还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关注高校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辽宁将以立法形式实现“就业率低的专业应停止招生”等规定,以解决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盲目追求大而全带来的高校毕业主就业总量矛盾与专业结构性矛盾并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艳  谢静娴 《教育》2012,(5):38-39
教育部前不久下发相关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要求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包括专业设置在内的大学教育与就业之间应保持怎样的一种内在关系,专业设置"随行就市"可能产生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双证书"制度成为提高就业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可以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