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本文讨论闽南方言内部南安话的结构助词“其”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由于普通话的语法分析框架与南安话的语法事实有很多不吻合的地方,本文拟在计划设定的范围内描写和讨论南安话相关的语法事实。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其助词标记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尽可能详尽地描写,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3.
河南舞叶话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中原官话,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助词"哩"[·li],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文章以舞叶话为例,说明中原官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宿松方言的结构助词比较复杂。本文从普通话与宿松方言比较的角度描写分析了"哩、家、个、哩个、得"等结构助词和"个/哩个"结构的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5.
河南平顶山方言中的"哩"和"那"都有做结构助词的功能。其中"哩"做结构助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而"那"做结构助词时与"的"用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笔者通过对"哩"和"那"做结构助词时的用法对比,总结出二者异同点,虽然未能对二者可替换情况的原因做出系统的解释,但可以从中发现"那"做结构助词这一用法可能与其指示功能的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阳新方言中的"得"有动词、介词和助词等十几种用法.其中表进行或持续的助词"得"有两种情况:一是"动+得+来/去"结构中的动态助词"得",文中暂称其为"得1";一是句末助词"得",文中暂称作"得2",本文主要分析了"得1"和"得2"的意义与用法,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着"和"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河南方言中有一个分布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用法比较复杂,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中的"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8.
祁东县东区话里有一个"格",基本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可以作结构助词、时制助词,并在句尾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9.
祁东县东区话里有一个"格",基本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可以作结构助词、时制助词,并在句尾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其助词标记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尽可能详尽地描写,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11.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2.
结构助词“哩”在平鲁区方言中分布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是平鲁区方言中有特点的一个词.平鲁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哩”同普通话中“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分布与语法意义以及功能对应得非常紧密,而且某些语法功能比普通话结构助词更丰富.  相似文献   

13.
南安话中有动态助词“着”[tio?0]/[tio?24]、“了”[liau55]、“去”[k‘щ?5]/[k‘щ?0]等。这三个动态助词都已经派生出了结构助词的用法。文章根据当代南安方言口语,描写了这三个兼类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4.
南安话中有动态助词“着”[tio?0]/[tio?24]、“了”[liau55]、“去”[k‘щ?5]/[k‘щ?0]等。这三个动态助词都已经派生出了结构助词的用法。文章根据当代南安方言口语,描写了这三个兼类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5.
惠红军 《现代语文》2013,(5):68-71,2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二是用作结构助词,用来标记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成一种"底"字结构。在本质上,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是一个同音形词。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阳谷方言中有一个分布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揭示了怂"哩"作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固定格式的功能,以此说明它和普通话中的语法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7.
在麻城方言里"在"作为副词表示进行体,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在"表示进行体相比,有其特殊格式。"在"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放在句末,与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倒"、"地"一起,配合形成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  相似文献   

18.
话题是句法概念,也是语用学概念,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本文以南安有声数据库语法例句为基础,比较普通话及南安方言话题的前置类型及语义角色,认为普通话施事的语义角色较易成为话题,南安方言除受事外,表施事、与事、时间、范围、工具、处所的语义角色也较易成为话题;南安方言比起普通话,话题与主语未重合状况较多,话题出现,主语不出现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因而得出结论:汉语的话题优先特点,南安方言比普通话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新立话是钦州市的一种重要方言。新立话的助词特点饶有特色,结构助词有:箇[ko42]、堵[tu24/tu33]、咁[kum24]、得[t□k4],主要对应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有"紧[k□n24]、住[t□hui42]、了[liu22]、齐[t□h□i33]、过[ku42]、□[h□24]"等,主要对应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按语气分,句式的特点与普通话一致,但使用的语气形式有差别;典型的复数助词的标志是"队[thui42/th口i42]"。  相似文献   

20.
在宜都方言中,“哒”[ta]字是个比较常见的助词,主要被用作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种。对方言“哒”字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普通话中与“哒”字相近的助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深化对方言中助词的整体认识。笔者对宜都方言中助词“哒”的考察除了引用宜都方言的实例进行分析,还结合汉语普通话中有类似语法意义的词汇以及相近方言对“哒”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