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禅让制释: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评: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原始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民主推举”事实上是氏族贵族的民主。世袭制释:我国奴隶社会开始实行。包括王位世袭制和诸侯、卿、大夫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从秦始皇开始演变  相似文献   

2.
徐卫 《班主任之友》2004,(11):39-39
说到“世袭制”,最早要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并镇压了反对势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了中国“家天下”的创立。  相似文献   

3.
说到“世袭制”,最早要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并镇压了反对势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了中国“家天下”的创立。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夏传子、家天下”的传说。现代史学界一般也认为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起源于夏朝,而在夏朝之前,则是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如臧嵘、王宏志云:“禹死以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由自己继承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笔者认为,依据现有的史料,大致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5.
杨聪 《四川教育》2005,(2):77-77
上《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学生蔡思思问大家:“课中讲到的‘西湖’、‘泰山’和‘香山’在哪个省,谁知道?”  相似文献   

6.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红学大家周汝昌在《红楼花品》中写道:“雪芹原是处处以花喻人。名花美人的互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高级的审美观.极古老,极独特,极有意味。雪芹虽然处处创新,但对这个审美传统,并不目为‘俗套’.反而发挥以光大之。因此,我说不妨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崭新的、奇特的、高超美妙的‘群芳谱’。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花品’.方觉既不‘失花’,也不‘失人’。”  相似文献   

8.
(一)在世间万物中,包括人脑的思维和控制作用,都具有模糊性和非定量化的特点,也就是说清晰性是相对的,模糊性则是绝对的,因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这就是说。在“互相过渡”区的“适当的地方”,存在着一种“亦此亦彼”的模糊性。“精确在自然语言中的必要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有目共睹的还有,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  相似文献   

9.
传奇陈毅     
“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在‘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陈毅从小受私塾教育,在《古文观止》、《千家诗》等营养中长大的陈毅,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0.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13.
一、《“策勒”不是“记功”》之商榷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句为:“记功很多次。滚动,记功。转,次的意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4期所载蒋自然《“策勋”不是“记功”》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蒋文在叙述了北田军阶和唐朝用阶之后得出结论:“这种军人升迁制度叫‘策勋’”。“策勋,不能“从‘策’和‘勋’两个字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策动’不是‘记功’”,“‘策动十二转’应为‘提升很多级’,而不能解释为‘记功很多次’”。用以为军阶与动阶应届军制,各朝军制有异,而军阶与动阶也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14.
看《大家》     
本期《大家》“新青年”栏目里集中刊出了四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编按”称其共同特点是“贴近现实,没有‘时尚’的卖弄”,读完之后确令人感觉一种沉稳踏实的现世气息。  相似文献   

15.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16.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上《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学生蔡思思问大家:“课文中讲到的‘西湖’、‘泰山’和‘香山’在哪个省,谁知道?”“‘西湖’在浙江省啊。”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毕竟这是自己家乡的风景区,他们喊了以后还得意洋洋。“那‘泰山’和‘香山’呢?”这下没人吱声了。大家都看着我,蔡思思也转身看着我,看她眼神就知道在等着我把“答案”告诉大家。如果是过去,尤其是“初为人师”那些年,我肯定会把这个“答案”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地“教”给他们。我那时常常想,教师嘛,这是最能体现“价值”和“能力”的关键时刻啊。可现在,我不想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18.
训诂订误三则四川永川市来苏中学水绍韩(一)“蒲服”决非“蒲衣”《语文知识》1994年第3期所载马中礼《“蒲服”并非“匍匐”》一文,对高六册吕叔湘先生《语言的演变》“蒲服即匍匐”提出异议:“虽然古籍中也倡有‘蒲’、‘服’分别通‘匍’、‘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学语文》2006,(2):37-37
笔者讲授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时,一位同学突然问:“‘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怎么理解?”说实话我在备课时真的没有认真研究这一句,只好说下一堂课给大家答案。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