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用亲和融合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的方法纯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发酵和纯化工艺 ,使用含有质粒pHZl818的E .coliJMl0 9在 2XYT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表达 ,IL 6表达为与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融合的融合蛋白GST IL 6.融合蛋白存在可溶的活性蛋白和不可溶的包含体两种形式 ,此包含体无活性且无法复性 ,无法用亲和层析回收 ,通过实验优化摇床发酵的诱导温度和转速 ,以增加可溶融合蛋白的表达 .菌体超声破碎液后 ,上清液用作亲和柱层析 ,可将融合蛋白提纯至 80 00 ,每升发酵液可得 10mg融合蛋白 ,用凝血酶裂解处理 6h ,亲和标志物GST被特异性切除 ,裂解得到的IL 6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可纯化至 95 00 ,MTT法测得纯化的IL 6生物学活性为 1.0 2× 10 8IU/mg .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硫酸盐还原菌产亚硫酸盐还原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发酵条件:碳源、氮源、温度、起始pH、装液量及发酵周期等.实验研究表明,以尿素作为氮源,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C:N比为1:3,在初始pH7.0的条件下,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1:3(v/v),35℃摇床培养42h,酶活力可达到16.2U/mL.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而HSP(heat shock protein)是一类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正常细胞的蛋白转位、折叠和装配过程中起着分子伴侣的作用。目前在MTB中研究最多的是HSP65,他的细胞表位较多,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重要细胞内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组分的作用。方法:检索并查阅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相关的文献,并进行9-3纳总结。结果:ESX-1系统是以分泌ESAT-6及CFP-10为特征的分泌系统,包括编码基因及十余种分泌调节基因。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分子ESAT-6及CFP-10的分泌是多种相关编码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将斑节对虾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克隆进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均能检测到一条分子量为79.4kDa的特异性条带,与推导的融合蛋白理论分子量82.4kDa基本相符;包涵体变性后对经Ni—NTAagarose纯化的变性液进行复性,表现出0.3851U/mg.min的PO活性;不同条件下的诱导表达结果显示,18℃时诱导培养能检测到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诱导9h后可溶性表达比例达到最高,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的s.56%;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经胰酶消化,可检测到分子量为60kDa、42.7kDa的特异性条带,并表现出0.4249U/mg.min的PO活性.  相似文献   

6.
我院主持完成的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工艺研究”( 9810 80 0 4 9)于 2 0 0 0年 11月 2 5日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鉴定结论为 :商丘师范学院等单位完成的“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工艺研究”项目 ,从 150余株木霉、白地霉、酵母菌等微生物中筛选出 6株理想的生产饲料蛋白的优良菌株 ,为实现白酒糟转化生产蛋白饲料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该项目对发酵白酒糟生产转化饲料蛋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适宜的理化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解决了混菌发酵中菌种比例、生物拮抗和生物秩序转化等技术难题 .生产出来的高…  相似文献   

7.
对胰岛素类似物MIP(B27赖氨酸去三肽胰岛素前体)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复性方法进行初步的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对MIP融合蛋白包涵体复性效率的影响。采用大肠杆菌IMPACT-TWIN(Intein Mediated Purification with an Affinity Chitin-binding Tag-Two Intein)表达系统表达MIP融合蛋白。通过透析法、稀释法和凝胶过滤对MIP融合蛋白包涵体进行复性研究,经几丁柱亲和纯化后获得复性的MIP蛋白前体。采用1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及Bradford法测定其浓度并计算复性效率及剪切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凝胶过滤法复性效率较透析法和稀释法高,并且能够获得较多的具剪切活性的可溶性蛋白,其复性效率为65%,剪切效率为5.1%。通过对MIP融合蛋白包涵体3种复性方法的比较,为MIP融合蛋白包含体复性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大量制备可溶性的MIP融合蛋白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木菌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对木菌的液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木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是3.5%可溶性淀粉,0.35%的牛肉膏,接种量为8%,温度27℃,摇瓶转速110r·min^-1,最佳发酵时间是7d.  相似文献   

9.
张鑫  魏东 《华章》2010,(24)
为开发黄桃保健醋酸饮料,对黄桃醋酸饮料的发酵工艺参数和口味调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34℃,酵母接种量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发酵时间4d;醋酸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6℃,接种量10%,时间5d;成品果醋的最佳配比为原醋:蜂蜜:黄桃汁=15%:40/0:40%.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于厚垣孢子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木霉菌剂具有抗逆性强、存活期长、易贮藏等特点,更容易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本文利用系统的液体发酵策略,优化木霉菌高产厚垣孢子液体发酵条件,同时降低发酵成本,指导未来木霉菌厚垣孢子生防菌剂研发。创新点:采用从开放到闭合的递进式液体发酵筛选优化模式,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优化设计确定影响木霉菌产厚垣孢子的关键因子及最佳发酵条件,确定玉米粉作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甘油和调节p H相结合的液体发酵策略,在降低发酵成本的同时提高厚垣孢子产量。方法:以玉米粉为基础培养基,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从8个候选的发酵因子中初步确定玉米粉、甘油和发酵液起始pH值三个显著因子。进而利用响应面中的Box-Behnken设计(表5)三个因素为自变量,厚垣孢子产量为响应值,通过Design Expert 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方差分析,最终确定木霉菌SH2303高产厚垣孢子液体发酵工艺的最佳参数。结论:确定了影响厚垣孢子形成的三个关键的发酵因子:玉米粉、甘油和起始pH值。获得厚垣孢子形成最佳的液体发酵条件:玉米粉62.86 g/L,甘油7.54 ml/L,起始p H 4.17,发酵6天。实际最大厚垣孢子产量4.5×10~8孢子/ml,与模型预测值3.6×10~8孢子/ml相当。厚垣孢子产量与优化前相比提高8倍,可用于指导低成本的木霉菌厚垣孢子新型生防菌剂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中发现的一株细菌(ZXK)为材料,通过摇瓶发酵的方法获得其发酵液,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菌体和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病菌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 Uacingulata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XK菌体及其发酵液对7种病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ZXK发酵液能够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对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也达到了90%以上;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其中以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的发酵液样品的抑菌活性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12.
对树舌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发酵液浓缩比例、乙醇终浓度、pH对胞外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树舌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发酵液浓缩比例为1/2、乙醇浓度为80%、pH 7.0,此条件下树舌胞外多糖提取量为0.982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微生物蛋白酶的发酵水平,从豆豉中筛选蛋白酶高产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蛋白酶高产菌株DC17。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鉴定,菌种DC17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利用小型发酵罐对菌株DC17进行蛋白酶发酵研究,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温度、pH及时间分别是可溶解性淀粉、牛肉膏、30℃、7.0和36 h。在最佳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可达950 U/mL。  相似文献   

14.
庆大霉素发酵液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从发酵液中提取庆大霉素的方法,获得具有一定纯度的庆大霉素分析样品。采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利用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庆大霉素,探讨不同条件对庆大霉素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提取条件为:发酵液pH2~3,吸附时间2 h,解吸剂浓度5%,解吸剂流速0.4 mL/min。经HPLC测定,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后,庆大霉素纯度由50.7%提高到92.5%。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庆大霉素发酵液的分离提取,提取液纯度达到药物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的原始发酵菌液稀释3,4,5,6倍,对烤烟进行根施,调查其防治烤烟脉斑病毒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该微生物菌剂对烤烟脉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以原始发酵菌液稀释3倍的防治效果较好,可达到48.55%,且环保,无公害.  相似文献   

16.
以测定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拮抗细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3 g/L,蛋白胨12 g/L,氯化钙3 g/L,利用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量8%,装液量75 mL/250 mL,发酵时间24 h的发酵,此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6 cm左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拮抗细菌拮抗性能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拮抗细菌更好地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以在双歧杆菌发酵液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研究中草药对双歧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方法]:首先在含双歧杆菌的培养液中分别单独加入陈皮、山药、枸杞粗提液,浓度梯度均设置为0%、2.0%和4.0%,然后对发酵液中活菌数、乳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添加了中草药的培养液比不添加提取物时各株双歧杆菌活菌数有明显增多,乳酸浓度也有明显提高,其中S7菌在2.0%陈皮粗提液添加水平下培养24h后活菌数最多达13.38±0.12(×108CFU/m L),略高于2.0%山药提取液和2.0%枸杞提取液;检测各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与未添加组均有提高,其中添加2.0%陈皮粗提液中乳酸浓度最高为17.89±0.47mmol/L,稍高于其他添加物和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酶法降解玉米芯的最佳工艺和酵母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对玉米芯进行酶解,采用酵母菌对酶解液进行发酵.结果:酶解条件:纤维素酶0.6mL,pH值为5~6,温度40℃,Tween-80添加量为1%,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为0.5%,酶解48h后还原糖浓度达到最大值;发酵条件:活化后酵母菌的接种量40mL,发酵温度30℃,发酵36h后,乙醇产量的最高.结论:在较佳的酶解和较佳的发酵条件下,可显著提高酶解率和发酵率.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fermentationprocesshasgreatscientificandpracticalimportance.Forseveralreasons,qua-litycontrol,forexample,itisimportanttoincludeallkindsoftechnologicaladvancesintheindustrialprocesses.Thisisthemainaimofourresearch,whichisverycomplexduetothenon-linearityofthestudiedphenomena.Themathematicalmodelsfoundinliteratureincludeonlylaboratoyconditions.Amathematicalmodelhasbeendevelopedforthebeerfermentationprocessbecauseoftheadvantagesthatitprovides.Itallowssimulatingwhatcanhappenwhe…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l, optimization and supervisory control of beer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in the laboratory were made as similar as possible to brewery industry conditions. Since mathematical models that consider realistic industrial conditions were not available,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design involving industrial conditions was first developed. Batch fermentations are multiobjective dynamic processes that must be guided along optimal paths to obtain good results. The paper describes a direct way to apply a Pareto set approach with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MOEAs). Successful finding of optimal ways to drive these processes were reported. Once obtained, the mathematical fermentation model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by using an intelligent control based on certain r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