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戎霞 《高教论坛》2013,(5):55-58
北部湾经济区的文化产业是建立在融聚了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区域文化特色基础上的朝阳产业,产业优势鲜明,人才需求热切。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评价指标,其中,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探讨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对于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对海洋经济甚至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基于区域旅游合作、整合营销传播、区位论、增长极等理论,结合北部湾经济区滨海旅游的现状和优势,构建"一机两翼组团"新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丰富的资源;宝贵的发展机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足的专业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确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仅要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好区域经济,更应该重视文化对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用独具本土特色的海洋文化塑造、传播广西北部湾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各方关注,使城市的发展获得持续、强大的助力。基于广西北部湾城市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城市已有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并借鉴其他城市形象传播的成功经验,可以探讨构建和传播海洋文化特色下的广西北部湾城市形象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加速,广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以及经济区发展的独特定位,需要大量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色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广西高等教育需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建立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2005~2013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10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其人才聚集突变带来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等阶段性特征,符合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体系调整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海高校把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激发大学生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热情。必须通过"三个坚持"来加强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在广西沿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一是坚持"引进来"——把海洋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坚持"走出去"——组织海洋文化资源调研;三是坚持"拓渠道"——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7.
泛北部湾经济区与泛珠三角经济区互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以其事关中国—东盟合作的大局,事关中国的未来发展,使得广西即将由泛珠经济区普通成员一跃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成员,成为泛珠经济区重要成员。通过分析泛北部湾经济区提出的背景和特征,泛珠经济区的实力以及两个经济区的互促关系,提出了互促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是该区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石化物流产业,将有助于提高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企业竞争力,继而影响到该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和趋势,对该经济区石化物流及其影响进行探析,从功能定位、政策扶持、信息平台建设、培养智力团队等方面,提出该经济区发展现代石化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家庆 《钦州学院学报》2011,26(2):67-70,90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需要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但目前人才资源及其开发工作未能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需要.广西沿海高等教育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托具有其必然性.北部湾经济区依托广西沿海高等教育开发人才资源,可以利用高校人才集聚功能,延揽储备人才;支持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资源开发能力;实施地校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备受国家和广西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完全构成产业集群生成动力的条件要件。因地制宜,寻找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依托港口资源发展临港产业集群、依托信息资源发展高技术电子产业集群、依托广西铝土矿资源发展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的集聚和发展,大大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实力,实现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相似文献   

11.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食品产业与区域规划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以及研究任务.基于该文件,在对我国食品工业产业与区域规划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前发展形势需要的食品工业产业与区域规划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创新的前奏(1922-1937):党对民族“自治”理论的认识及初步实践。建党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借鉴了俄国党的民族“自治”理论,提出了党的民族“自治”理论;长征中把民族“自治”理论付诸实践,创新了县、乡两级自治政权:(2)创新的进程(1937-1949.1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解放战争期间创新了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创新的标志(1949.10-1956):建国初期党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全面创新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紧贴区域经济建设要求,超前培养适需人才,探索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宁波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经济服务的成功经验。面对宁波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都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明确服务重点,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完善为区域产业经济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旅游资源分区主要考虑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旅游资源的文化完整性。旅游资源分区与线路开发应当参考资源的文化特征,从而为旅游者形成完整的旅游文化感知。文章以宝鸡为例,探讨了基于文化感知的旅游资源分区及线路开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背景,以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图们江多国合作开发区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该跨国新型开发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动因与内在潜力,为国内外投资者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的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的发展有其固有的“浙江模式”。在“浙江模式”影响下,民营企业需要的文秘集中在“专长型”、“复合型”和“素质型”三类。因此,要培养文秘人才,应从“浙江模式”的特殊性出发,立足地方经济、强化外语训练,突出实训内容、导入素质模块,以打造专业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就鸡西大学的办学模式和鸡西地区的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区域文化史一个侧面阐述社会主义四百年在中国是包括许多徽州前人在内的中国人艰辛探索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道路来之车易;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大理市太邑彝族乡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认为太邑旅游资源有一定数量,且类型全,多样性突出;旅游资源呈品牌型集中,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潜力发展成地方与国内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体验区。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符合时代要求。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自身定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只有从政府层面明确高职教育定位、从高职院校层面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区域为依托形成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