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电视作为"客厅中心"的尴尬局面将会给电视产业品牌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智能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交锋是否会对电视产业的管理模式带来变革?广播电视的集团化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还是无奈之举?本文试图通过最近三年电视产业遭遇的新变革与新问题来回答上述问题。目前已知的结论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在传播领域由个性化碎片化代替大众传播的某些部分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就这一点而言,我为电视产业升级转型找到了一剂药方,那就是通过单点突破的方式,在某一频道、栏目、甚至某一节目上走大制作的精品化路线,从而树立品牌影响力,同时在"三网融合"的契机下连同资源整合、媒介置换和政策优势实现"弯道超越"。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媒介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阵地,这给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的传播特点,分析舆论引导的现实困境,并对如何破解该难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3G技术普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和网民上网行为的改变,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参见表1)。2011年8月23日.25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移动互联网成为关注的明星领域与热点话题。众多终端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纷纷借力移动互联网,抢占移动阅读市场份额,争夺用户。服务是图书馆人亘占不变并探索的话题,图书馆界是否能搭乘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发挥社会基础服务职能,更好地延伸服务触角,如何将服务内容和形式与读者日益熟悉的移动阅读环境相结合,留守住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2010年课题指南选列了“移动阅读与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  相似文献   

5.
胡婧 《东南传播》2020,(1):13-15
媒介融合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在转型的重要环节。媒介融合绝对不是不同类型传统媒体之间在形式上的"硬融合",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新技术驱动下从内容生产、制作、传播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记者采访工作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提倡所谓"融媒体"产品,希望培养出"融媒体记者"。但是究竟融媒体时代对于视频内容的制作和生产提出了什么样新的要求?本文也将聚焦以上这些内容提出转变传统的电视制作思维,树立符合用户观看的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音频"是目前广播的新样态.近几年,移动音频APP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引发各界人士的思考.本文着重阐述我国的移动音频APP的现状,指出目前移动音频类APP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媒介信息环境特点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洁 《传媒观察》2015,(9):52-53
纸媒寒冬论的恐慌还未消散,"媒介融合"、"互联网+"的概念适时到来,为纸媒转型提供了有益途径。纸媒不但不能惧怕新媒体,反而要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渠道、提升传播影响力、扛起媒体社会责任;还要在"服务"、"共赢"、"市场细分"、"学习"的互联网思维下做好内容和产品,输出合理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正迅速转向移动化,网民正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接触和使用互联网。但是,网民并非铁板一块,也并非一以贯之。"互联网中辍者"就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现象。本研究关注这些互联网中辍的个案,发现不仅存在着互联网使用的中辍,而且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进而可以从媒介素养的层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高美 《中国广播》2014,(4):94-94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延伸过程不断深化,从传统PC延及移动设备,又从移动设备逐渐拓展到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称:“中国互联网的移动化迂移已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西部农村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发挥其在服务"三农"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陕西省武功县G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目前农民移动互联网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和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等对策建议,从而为加快农村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资本、媒介与受众共同促成的"狂欢"已经脱离了偶然性、对物理空间依赖的特点,呈现出日常化、生活化和消费至上的规律性。因此,"传播者—受众"之间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不断为媒介与资本收编,逐渐演化成"资本—媒介—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托,就当前的媒介生态图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狂欢作为受众主体性的体现,已经在资本与媒体的合谋下演变为消费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狂欢"即是消费。  相似文献   

13.
移动,带来了媒介使用时间的灵活性、空间选择的自由性,媒介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时刻伴随的"朋友"和功能强大的"助手"。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减反增,作为主要供应商的传统媒体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内容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川 《东南传播》2022,(4):87-90
移动互联网不仅是渠道或普通媒介,而是拥有结构性力量的高维媒介。在此基础上利用阅读类App完成传统媒介的延伸与蜕变,赢得广博的受众市场,为民众提供浸入式和场景化的阅读体验。基于互联网生态环境催生的网络新兴法则——AISAS网络营销法则,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找寻——Action行动——Share分享。在社会化分享与传播的技术民主时代背景下,促使我们深入审视移动阅读App其特点及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声屏世界》2014,(1):61-62
正媒体碎片化时代的特征"大众传媒已不复存在"。这是美国广告协会首席执行官鲍勃.利奥狄斯(Bob liodice)的一句预言。今天,这句话正在逐渐变成现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急速普及",媒体碎片化"的特征已显得愈加明显。一般而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都是传统媒介,其后是互联网,然后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是以门户网站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App、微博、微信等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解婷  田轲 《今传媒》2012,(6):69-70
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城市建设与交通日渐发达与成熟,使得大众的户外活动时间显著增加,生活范围得到大幅拓展,进而催生了一系列的户外媒体,公交移动电视已经成为目前移动数字媒体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媒介,更有人将交通移动电视称之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电视、户外、网络之后的"第六媒体"。公交移动电视变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则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姚远 《视听》2016,(6):15-16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屏、跨屏等现象兴起,并逐步成为常态。终端渠道的不断多元化以及终端融合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众群正在不断地被互联网PC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分流。尤其是对于年轻受众群体,笔记本电脑、平板以及移动手机已经取代电视等传统终端成为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屏时代的来临决定着媒体测量思路和技术的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对电视产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仅如狂风骤雨、摧枯拉朽式的实现颠覆性创新,更引发了电视产业结构、组织、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全面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电视产业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持。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便捷、表达、免费、数据思维、用户体验"为关键词的互联网思维正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并通过互联网思维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电视媒体行业,《女神的新衣》栏目就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国内首档时尚类真人秀节目,突破了电视与综艺节目的界限,将电视和互联网实现完美联动,颠覆了传统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6,(12):50-51
从新经济来看,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研究,2005年全国网络经济的市场规模达219亿元,再加上迅速发展中的无线移动增值市场,总规模超过300亿元。在互联网身上,人们看到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影子。也有人讲,第一代互联网的出现首先取代了纸媒体的形式,而后随着宽带的应用,播客起到了替代广播的功能,紧接出现的IPTV必然会取代现在的电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不是新媒体的全部,而是联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座桥梁。互联网在技术和资本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呈现出了某种规律性,成为塑造当今整个媒介产业形态的主导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何波 《视听界》2013,(2):62-65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浪潮,带来了传播形态的突破和视听内容的广泛发展。尤其是2011年以来,国内视听网站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电信运营商加强与视听网站的合作,涉足内容制作和集成分发领域;第三方内容制作机构如雨后春笋,移动视听内容不断丰富,互联网视听业务得到进一步延伸与补充。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内容构成和传播特点三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视听节目作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