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新的特点。安全需求逐步凸显、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公平正义需求日益多元化。实现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应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从国家层面,构建科学高效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监管制度、网络监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上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社会层面,提供高品质物质产品和多样化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从个人层面,努力奋斗,提升劳动质量,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基本内涵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保证、充裕的物质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精神文化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秉持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条件、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路径。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协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创造性与奋斗性的统一。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推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作为构成人类生活需要的基本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各种需要构成人们生活的比重不同,优势地位、主导地位也有所差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精神性、社会性为主导的发展性需要取代了过去的基本生存性需要,成为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广泛性、质量性、整体性、为人性和共享性等时代内涵,逻辑内蕴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变革创新、共同创造等重要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因此,群众舞蹈的出现,是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追求的表现。群众舞蹈,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文章就是以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群众舞蹈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加强烈,美好网络文化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普及在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网络道德失范、网络安全、青少年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加强网络内容和治理体系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更加美好的网络文化生活成为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还需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须繁荣文化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文化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兴盛关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只有文化创造充满活力和正能量,才能永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植于百年大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呼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的,包含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和美好生态生活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立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逐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成为新时代亟需解答的重要问题。当前强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从它的时代内涵来分析,体现在个体层面是构建具有高尚理想追求的个体精神世界,社会层面是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国家层面是筑牢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共有精神家园。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虽然我国人民精神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精神危机的问题。应当从加强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优化教育资源和文化环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功能、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等方面入手,使人民精神世界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可以从以下路径出发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追求:提高人民政治角色与地位,增加群众参政渠道;明确文化需要的核心地位,构建多元文化体系;重视民生问题解决,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由此催生了文化建设和民生建设二重领域新的时代课题。为回应人们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辟了文化民生建设新领域;构筑包括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线,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狠抓“文化生产力”在内的发展规划,展现了文化民生建设新方案;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在亲力亲为、循循善诱中落细落实文化民生建设顶层设计,彰显了以民为本真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