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章基于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34名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导师支持影响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导师支持可以显著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科研效价和科研投入在导师支持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有近一半是通过提升学生对科研效价和科研情感投入实现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教育者对导师支持影响学生科研获得感这一过程“黑箱”的理解。为进一步提升科研育人成效,应努力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促进学生对科研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科研效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导师对指导行为性质及程度的评价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归纳出导师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忽视研究生课程教学、不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不遵守研究生教学规范、招生指导过程中歧视学生、学术规范教导失责、师生关系异常、科研训练与管理失当、不尊重研究生学术劳动成果等八种代表性不当行为。从导师个体和组织特征等维度分析了导师对上述不当行为评价的主要差异,并从制度建设视角提出了防范不当行为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是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提升导师指导能力、促进导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英国优秀导师指导实践框架》和《英国2021年研究生导师调查报告》分析发现:英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包括切实参与研究生招生与选拔工作、构建和谐的学术关系、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为研究生提供非学术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加强自我反思与指导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体现出兼备权威性和道德性、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术指导、强调权责统一等特征。但研究生导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面临着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角色和职责日趋复杂、招生工作中的话语权得不到保障、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指导有效性不足和师生身心健康问题等困境,且提出减轻工作负担并重视导师心理健康、基于学科特色制定指导职责、接受系统的导师专业化发展训练和形成和谐的指导文化等诉求。英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应然职责与实然困境之间的张力对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与落实的启示在于:明确导师指导的职责边界与保障导师指导基本权利相结合;国家全过程统一管理与高校基于学科特色精准规范相结合;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建设相结合;组织支持与导师个人反思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个体、导师和培养环境等因素出发,以全国412名学术型研究生为样本进行调研,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严谨性人格、延迟满足、导师的学术地位、师徒指导关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学生性别、本科毕业院校类别、导师指导量、培养环境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认为可以通过在研究生复试中关注研究生的主动性等个体人格变量以及完善师徒指导关系来提升研究生群体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对研究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选择课程,通过传、帮、带,逐步培养研究生自主科研的能力。因此,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术指导的作用。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鼓励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研究兴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兴趣处于中上等水平,跨专业学生、博士生和持有内部动机的研究生具有更高的跨学科研究兴趣。研究生个体主动性、外部资源支持对研究生跨学科研究兴趣具有显著影响。未来研究生培养应优化生源的学科结构,重视研究生学术兴趣的考察与培养;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创造多学科学术交流机会;尊重学生研究兴趣,强化导师跨学科资源支持;发挥学校作用,加强跨学科学术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7.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全球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现状,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总体上,全球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水平良好,但中国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博士生的个体特征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男性、在本国学习以及独立程度高的博士生满意度更高。第三,导师的学术指导、培养条件支持及情感支持均对博士生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导师提供的学术指导越多、学术能力支持越大、科研控制支持越大、心理健康支持越大、越认同学生的研究,则博士生对师生关系就越满意。第四,导师认可是影响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选导师的满意程度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对研究生选导师满意度及其选择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总体上研究生对选导师满意度较高,这种满意度在性别、专业、考生类别以及是否调剂上没有显著差异;影响研究生选导师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获得导师联系方式途径、收集导师资料方式、对导师和自身综合了解度、导师指导方式和专业水平等。针对研究生选导师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满意度,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四所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认知程度、个人读研动机与导师学术道德指导的程度、研究生评价制度均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行为。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即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内生动机、开设学术道德课程,并内外兼修,提高研究生自律与完善制度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导师的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诸如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本文尝试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生已经成为当前科研工作的重要贡献者,导师作为研究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者,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导师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影响过程,对科学地进行研究生培养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从导师的人格特征、学术水平、创新意识、指导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探讨了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导师资助制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329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学术和社会融入理论,探讨导师资助、学习融入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级、理工科以及未以银行贷款支付学费的学生有更高的概率获得导师资助;导师资助对学生的认知性学业成就没有显著影响;导师资助对学生的情感性学业成就与学习融入有显著影响;学习融入在导师资助、学生的情感性学业成就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MPA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MPA学位论文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是不同个体特征、院校特征、学习科研经历、论文选题来源和导师指导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来看,在导师指导方面,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指导作用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在学习和科研经历方面,与其他群体相比,入学前具有科研经历、读研期间参与过导师课题、论文选题来自读研期间所参与研究课题、班级同学学习积极性越高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获得优秀评价的概率更大;在个体特征方面,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男性研究生、来自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获得优秀评价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培养过程中存在导师遴选机制不合理、学生录取方式不完善、学术活动流于形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现阶段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针对存在问题,本文提出构建"指导有方、教研相长、追求创新、制度健全"的培养模式,具体从完善导师指导、鼓励学生创新、确保教学科研品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35所高校174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在科研产出上具有较大优势,导师为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还在科研支持、师生关系和学业压力方面表现出优势。来自导师的直接指导对指导效果影响显著,导师学术身份越高,博士生能够得到的直接指导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与指导效果关系不大,但博士生感到自己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时会对指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遴选导师过程中,除严格坚持学术标准外,还应适当考虑导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条件和指导热情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导师对研究生有效指导欠缺、学习条件偏差等问题。民族院校应加强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加强科研创新支持,完善各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学生学习、科研、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8.
袁瑾 《中国研究生》2012,(11):36-37
学术研究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通常来讲本科学习是基础,硕士生学习是入门,进入博士生阶段才开始从事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在整个学术训练过程中,硕士生的培养承前启后,其论文写作直接影响着日后的学术研究水平,每位研究生导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应讲授具体明确的学术规范、思维方法和注意事项,由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论文写作技能,顺利步入学  相似文献   

19.
学习收获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学习"获得感"是评估大学生学习收获的重要方式.基于659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学生科研基础、教师态度和指导能力等方面考察大学生学术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获得的"学术获得感"受到学生重视程度、学生科研基础、学生受到的指导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重视程度和科研基础两个个体自身因素影响最大.教师态度和指导能力通过影响学生科研基础、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受到的指导强度等中介变量间接对学生学术获得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在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比较视野下,从博士生体验和评价视角探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指导现状及相对水平,可为优化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供支持。经选取Nature调查中代表性发达国家对比发现,我国博士生对导师总体满意,但对导师指导分项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到导师指导行为上,我国博士生对出版发表、合作机会、资金支持的满意度略高于或接近于发达国家,但在导师学术指导频次,给予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对导师给予其学术指导,提供参加学术会议、会议报告机会等培养支持满意度处于对比8国的较低水平。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建议导师遴选应加强对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质量的考察,高校对导师的岗位要求和岗位评价等应细化导师指导行为,多渠道为博士生开展同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