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并展开实践活动,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会和,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有力地推动教育近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1905年废止科举制和2000年取消大中专毕业生“派遣证”,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的两大里程碑。废止科举制百周年到来,要探索科举制的扬弃性继承,尤其是传统考试制度精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内涵与操作程序的现代化,加快为育才、选才、用才,建设中国特色的考评制度,尤其是“能力与业绩”的测评制度,并为现代考试学科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7题考查了中国唐代科举制与英国文官选拔制度之比较。事实上,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确立深受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是中西方政治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略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西传及对欧洲尤其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学校科学教育肇始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科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反叛,初步动摇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力地冲击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培养了时代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同时,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最初阶段,科学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谕令科举考试停罢。作为善后措施,1906年政务处奏准照考优贡、拔贡及其入职考试,并保送举人、贡生依会试例会考。直隶省考试在天津举行,为津门史无前例之文化盛事。科举停罢,不过出于外力挟裹,绝非由是改弦更张,清廷本愿是认为"学校所以培才,科举所以抡才","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故而"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停罢科举后的种种善后举措,无论于考试形式抑或考试内容都未曾改变这一初衷。  相似文献   

8.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教育到20世纪初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废科举、兴办学堂了。这是我国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化的关键性步骤。而“新政”的推行,为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兴起创造了机会。清政府利用政权的力量,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巨大变革,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这是它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评价了近代岭南书院、学堂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论述了贯穿在近代岭南兴学育才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主旋律、主题曲,概述了近代岭南学堂、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并指出了这种教育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可资借喻之处.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的废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直到1905年最终废除的过程。科举制的废除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不但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加速了社会近代化转型的进程和新式学堂教育的普及,而且打破了长期以来男子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得中国女性逐渐获得了享受国民教育的权利,这不仅是封建制度下文化教育被垄断的解禁,也是男女教育平等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教育民族化突出地反映了科举制废除后传统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的遗留,如"新学"课程设置、学堂奖励出身和存古学堂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科举考试影响和制约了西学之引进。其一,科举之意识形态生产过程所形成的闭合式知识流通过程排斥西学引进;其二,士子受功名利禄引诱而参与科举,形成追逐科举制艺的强大内驱力,以此维护儒学的意识形态,并将官学、书院等一切教育机构纳为考试附庸,挤压西学学堂的生存空间。近代,洋务派试图于科举考试中设立西学类专科,以减少科举对西学引进的阻碍;但由于保守派担心科举变革对儒学意识形态造成威胁而遭到坚决反对。科举废除后,西学引进的制度性障碍被清除,大大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 (1 837~ 1 90 9) 中国近代教育家、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他重视兴学育才 ,认为“经国以自强为本 ,自强以储才为先”,在 40多年的仕官生涯中 ,没有中断过兴学育才的教育活动。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纲领 ,强调“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极力提倡学习西学西政、西艺、西史 ,倡办的各级各类学堂多具有资本主义近代学校的一般特点 ,教学内容增加外国语和天、地、兵、算、声、光、化、电等近代科目。他注重师范教育 ,提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 ,关系至重”。晚年受命同张百熙、荣庆主持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公平取才的"抡才大典",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对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鲜有人做形象、简练而全面的概括。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以木制帆船、剑所比喻的科举制形象、生动、客观、全面、简洁地刻画出了科举制度发展的全貌。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笔者眼中的科举制度是一幅中国古代历史水墨画长卷,满卷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古代文化气质,渗透着中国古代历史之美,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5.
唐代虽正式确立了科举制,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选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但荐举制仍盛行不衰,且又发扬光大,承前启后,形成了具有唐代特色的荐举制度。唐代荐举制形式多样,对象广泛,体现了“进贤受赏,为官择人”的宗旨,着重强调以求人才为主要目的,使大批有识之士、有实践经验之才循用荐举之途,迅速跻身于官僚集团的上层,根据不同时期的荐举对象,唐代主要有以下几种荇举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时期,随着亡国灭种危机与日俱增,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教育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弊端,并提出改革和废除科举制的构想,二十世纪初科举制最终被废除.科举制的终结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是近代社会转型,另一方面是科举制度本身危机重重致使废除科举制势在必行.科举制废除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我国教育近代化和价值观的转变,但同时科举制度废除后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实施西方科技教育、引用近代教育制度、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式学堂。它存在的四十余年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历史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非同期其他新式学堂所能比拟,这与其管理章程尤其是严格且颇具特色的考试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大学堂章程>中就产生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萌芽,中华民国所颁布的<大学令>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大学教授治校制度,但是,直到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建立评议会和教授会制度才真正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科举是我国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历时一千多年。本文通过苏洵、陆游、李时珍、蒲松龄等有才之士屡屡科举不第情境的阐述,说明科举制选才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及影响,严复的思想及影响,李善兰、华蘅芳、徐寿、詹天佑、冯如的主要事迹;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与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和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