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所不起眼的师范院校;一张被用人单位不屑一顾的大专文凭;一个就业率逐年下降的普通专业……在2004年的冬天,面对这样的自身条件,我困惑了,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经过一番思量挣扎后,我还是选择了找工作。  相似文献   

2.
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 放弃了被人们看好的法 律、新闻等热门专业,毅然选择了 尚不起眼的广告学专业。为什么要 选择广告学专业?其实我的想法很 简单,喜欢!我认为只有自己喜欢 的东西才会学得快乐;只有学得快 乐,才有可能把它学好,才有可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两年的事实 告诉我,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磨难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发光 读罢小诗,既为珍珠的遭遇而感叹,又为它的不屈而赞叹,是苦难造就了它的闪光,是磨难成就了它的辉煌,如果珍珠害怕黑夜,以泪洗面,躲避苦难,逃避磨难,那它就不会摆脱困境、脱离苦海,就不会闪闪发光、成就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一时,豪情万丈以高调姿态信誓旦旦立志考博,以求造成舆论压力激励自己。两年光景稍纵即逝,研三时,却偃旗息鼓而四处放言不再攻博,此时心情更因主观努力与客观现状而备受刺激。自我食言的现实,让我既有点儿感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有点儿像是自己拿手掌掴自己。无论如何,过去的两年研究生生活给我带来了对读博和就业更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影响并决定了此时的选择。回首往事,展望未来,都不如把握现在。  相似文献   

5.
焦红强 《河南教育》2013,(11):18-18
只要我们以平常之心去看待工作和生活。就不会因浮躁而失去自我、心态失衡。大学毕业以后,相对于不少同学找到好工作,我只能算是有了一个饭碗。考研失利,求职不顺,自认为很“清高”的我逐渐明白,生活原来也可以选择平淡。在10多年以前,考研是众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因为只要有一个研究生的名号,一定会大有前途。参加工作以后,自己对考研也满怀希望,从选专业到选学校,再到去南京拜访未来的导师,自己开始了认真的准备。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常常白天上班,晚上到教室里看书,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对于考研,自己是真心付出,但对于工作我也有不放弃的理由,那就是首先得养活自己,其次才能奢望更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我去支教一年,家长们担心在孩子三年级习作的起步阶段就给耽误了。回来后,我又接了这个班,我暗暗思量:一定得给学生习作补补课,让他们多动笔、想动笔。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呢?一、提供习作素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是,学  相似文献   

7.
小飞侠     
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在宽阔的马路上,突然有一个黑影闪过,这就是当时富豪们的公敌、穷人们的救星、劫富济贫的大英雄——小飞侠。眼看着那些旧毡帽朋友的粮又没卖上好价钱,还得过苦日子;隔壁的卖炭翁,每天都饿着肚子,刚刚推到门口的炭又被人抢走了;还有那无父无母、整天流浪的三毛……我的这些苦命的朋友啊!经过再三地思量,我决定做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  相似文献   

8.
我的起点很低,中专。 1992年毕业后,进了一家建筑企业做会计。好在我还有些上进心,准备参加自学考试,于是就报名英语专业的专科段考试。然而,不巧的是,1993年9月单位去上海进行工程施工,作为会计,我需要随行。谁知这一去便是两年,直到1995年9月底才返回。原来报考的自学考试已是彻底耽搁下来了,加之对英语专业中的某些考试课程实在头痛,于是便放弃了英语专业的自学考试。我又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了当时刚开考的公共关系专  相似文献   

9.
我是1981年国内开始实施学位条例以来首批被授予学位的硕士生之一,尔后,又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国外和回国后,我都参与了指导研究生的工作。我感到,培养研究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与课题有关的科研或技术工作,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开展科研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锲而不舍、有始有终的作风,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是因为,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并不一定是直接对应于论文课题、方向的需求,而往往是对科研技术干部一般的需求,甚至是对管理干部的需求。如果研究生能明确这一点,对攻读学位和工作分配都会持比较正确的态度。回想我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前后几位导师对自己的论文工作的指导,以及自己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我感到以下一些前提、环节和规律性是值得强调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百科》2014,(10):48-48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是梅溪湖长郡中学的初二学生蔡子璇,入初中以来,我就一直是贵刊忠实的读者。我很喜欢写作,很多次都产生了投稿的念头,但又觉得自己功底不足,不敢轻举妄动。前不久,我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说这是—篇非常不错的习作,可以去尝试着投稿。这无疑给我打了—针强心剂。思量再三,我决定向贵刊投稿。  相似文献   

11.
会猜会做     
40年前我跟大家一样进入中国科学院学习,当时心里既高兴又迷茫,高兴的是自己成为了研究生,迷茫的是不知如何进行研究。于是,师兄们给我介绍了一种研究方法,叫“会猜会做”。记得当时他们说:“要想在科学尖端做出成就,就得学会这套办法。”又说:“只会做不会猜,是瞎写真算,没有方向地在地上乱爬行;只会猜不会做,则是一时聪明,最后落得一场空。”这一方法使我受益终生,今天我就把它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二度东瀛初到日本时,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旅行。直到春假,和一个朋友不经意的一次谈话,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沉溺于异国情调的我。已经大四了,所剩光阴寥寥无几,国内的同学,要么找工作,要么考研,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却一无所成。既然选择了大四出国就等于放弃了和国内同学同步找工作的机会,对我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考研。其实早在留学初始,我就萌生了在日本考研的念头,可是我是继续学日语相关专业还是转专业?选择和本科同样的专业固然轻松,但是付出得少收获就少,况且既然都要付出,何不付出得更有价值?最后,我决定放手一搏,报读经营学硕士,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又是微风轻拂、春意盎然的日子;又到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季节。花落谁家、鹿死谁手,至此也都有了定数。不由得回想起两年前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情形,感慨万分。曾经颤抖的双手,曾经模糊的双眼......毕竟那是对自己三百多个苦心奋战的日日夜夜的一个交代啊!可后来的日子里,我却迷失了方向。我想,许多同学一定深有同感。我们的目标曾经明确得不能再明确——考研,尽管那时的我们也许并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考,但我们至少知道以考研为己任。待到考上之后,我们却丢失了前行的罗盘。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循规蹈矩,我们不知该怎样继续我们的航行。…  相似文献   

14.
徐桥遇险!     
大人们都午睡了,但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精神可足得很,一直思量着到哪去玩呢,嗯,这大热天还是到河里游泳最快活。喊上小胖、点点、二楞子、结巴老,还有猴子,加上我自己,一行六人高高兴兴来到河边。  相似文献   

15.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一位家长朋友告诉我,近日孩子变化得厉害,每天晚上10点多了还在自己房间里大声诵读。原来,孩子扮演了话剧《雷雨》里的周萍,大段大段的台词,很快就被他背得熟练而又充满激情。可在过去,逼他背一些诗词歌赋,真比登天还难。我知道,这是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带来的结果。学校开发的艺术课程里,有几出戏剧课,学生可从助推器到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13,(5):4-7
"借你作业让我抄一下!"我想,听过这句话的同学大有人在吧?借作业,从编辑哥哥姐姐的那个年代,甚至追溯到编辑哥哥姐姐的爸爸妈妈的那一代,这个行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也正因为普通,它给无数同学带来了许多烦恼:借吧,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白白窃取,还助长了同学懒惰投机的不良习惯;不借吧,碍于面子,担心破坏同学之间的友谊。左右思量,难以抉择。所以本期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看看有过被"借作业"经历的同学是如何选择、解释、解决的--借?还是不借?为什么?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总想提起笔来,回首一下研一的往事。自己的经历并不轰轰烈烈,但充满着探索与追求,从曾经的彷徨,直到勇敢地面对生活,对我来说,它的确称得上是人生的一次洗礼和升华。读研究生一直是我的一个绚丽的梦想,曾经义无反顾的选择,多少天的埋头苦干,总想有一天圆了自己的梦。直到梦想变成现实,我才发现自己选择了一次挑战。紧张的学习生活,陌生的学习环境,积极的竞争氛围,再加上高昂的  相似文献   

18.
第十八条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个性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哪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二是自己选择。要问,教师这个行当是我选择的吗?如果是你选择的,那可以无怨无悔.如果当初是别人为你选择的,恰好又干得  相似文献   

19.
“唉,这么快又要开学了。”望着鼓鼓的灰色书包,我心中不禁有些郁闷。还没玩够,暑假就离我而去了。但细一思量,这个暑假还是很充实的,尤其是那次游览“海底世界”的经历。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南通海洋馆。进人海洋馆,只见四周被装饰成热带雨林的样子,草木丛生,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次读到艾青这句诗,我都禁不住在想:曾几何时,我们亦如诗人,常常被一些事情感动得热泪盈眶,感动得热血沸腾,感动得激情澎湃。这种感动又往往化为无穷的动力,激励着自己刻苦学习,激励着自己向理想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