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初中生之友》2011,(1):88-89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年好!又将是一年开始。每一个年头岁尾,我都要检审自己。回望这一年走过的路,我总是在想:这一年中,我收获了什么?我经历了哪些?我遭遇了什么样的一些人?又演绎了怎样的一段人生?每一次的回眸.都让我感慨人生的种种不可预知,都让我为一次次偶然堆积而成的必然惊喜万分。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课程以来.我常常思考: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记住了什么?怀念着什么?收获丁什么?发展了什么?当他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课堂上的这些东西还有多少影响着他们?一节课是否应该教给他们些终身受用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拿起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研究着《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年终总结     
随手翻了一下日历,赫然发现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而我在这一年收获多少?学会了什么?做不好什么?都需要好好总结。健康方面:这些日子都忙于准备考试,很少有时间做运动,导致肺活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天天都很快乐,但是天天总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新鲜的。不过,今天早上,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早晨,我闲着无事可做,一抬眼,看到书桌上摆着一排书。咦?这本UL童百科全书》是什么时候买的?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语文研讨会上,一位博学的长者问我:“在几年的课改实验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孙蓓  尉钰 《少年月刊》2014,(10):7-8
转眼间,激动又好玩的夏令营在大家依依不舍的话别中结束了。那么,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都有什么感受呢?为了得到答案,我们采访到了来自西藏、吉林和内蒙古团队中的几位同学,和他们一起聊聊这次难忘的夏令营。 西安初体验 夏令营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西安,那么,西安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来自吉林省的同学们抢先说道:“我叫金耿旭,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记得我们来的那天,气温都到40℃了。我想,这温度一定是西安小朋友们的热情升高的。”“哈哈……”金耿旭的几句话,逗得现场的同学们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14,(12):48-48
虽然眼下还没到过年的时候,但是2014已经快翻篇了。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到了该收获的季节啦,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呢?是收获了学业,还是收获了一份工作,又或许收获了一份爱情?  相似文献   

8.
邬月媚 《师道》2008,(11):53-53
时光荏苒,一转眼,从踏上讲台那时起,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却常常不敢回望。偶尔回顾过去的时间,心中便涌起悲伤、痛苦、沮丧、失落。过去了20年的光阴,我得到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我付出了什么?我收获了什么?不能追问,不想追问,我是那一只埋首于沙子里的“驼鸟”。  相似文献   

9.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种葫芦人的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最终葫芦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如果做事情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忽略事物间的联系,就会像种葫芦人一样一无所获。我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处理这一课的识字教学时,我反复追问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收获我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顾增清 《考试周刊》2011,(93):42-42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相似文献   

11.
钟海飞 《考试周刊》2012,(44):55-55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你一天要吃几顿饭?一天有几个小时?你都是几点做什么?做了多长时间?你今天收获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什么物品是什么价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天天要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数学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教研室举行全市小学音乐教师评优课活动。作为参赛选手之一,我从报名、初赛说课、决赛上课,经历了双重考验,当一切都结束时,思绪仍旧纷飞,心情仍旧起伏。在键盘上敲击下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是为总结、是为铭记。仔细想想,来时的路上,我记下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回头望望,来时的路上,我遗失了什么?又捡到了什么?踏着记忆的节拍,我寻找着来时的路——  相似文献   

13.
文利 《湖南教育》2006,(7):23-23
数学学后记是指每堂数学课结束后,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以及其他的感受记录下来的一种日记形式。它包括: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师的讲课怎么样?等等。教师若能将这些学后记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对症下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窦爱军 《下一代》2013,(12):20-22
人生过半,经历众多。伏案沉思,叩问心灵,我的收获与失落,我的幸福与遗憾,究竟是什么?是校长的的职位。是老师这个职业,是家庭的和美,是事业的小成,都有又都不确切。但一种感觉真实而生动:我很幸福!我把幸福说出采,让这个幸福感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执教《学会合作》一课,在课堂教学总结时,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我的问话刚一落,学生就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说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题记 梯子不用时仍竖着放是一种人的习惯,梯子不用时横着放是另一种人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实际上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动作。习惯你有他有我有,大家都有。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时,我也有过一次中学时代的最后一课,仅有的一次,照理该弥足珍贵,记忆犹新,但什么记忆的碎片都没有留下。是那些老师不尽职吗?肯定不是。是自己不认真听课吗?我想也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应该是那一课没触动我的神经末梢,没拨动我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次单元考试结束,我整理好学生们的试卷,来到办公室。“滕老师!”从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小钰。只见她趑趄不前,小脸绯红,怯生生地说:“老师,考试时我的作文离题了,能不能……再给我一次重写的机会?”她支支吾吾,半天才把话说完。不等我开口,对面的李老师却叫了起来:“什么?考试都结束了,还要求重写这叫什么考试?这样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善意的谎言     
郭权飞 《班主任》2010,(10):45-46
我班有个男孩,家庭条件优越,性格开朗大方,同学关系融洽,但在学习上却是“油盐不进”,不是他笨,而是什么都不学。无论哪个老师找他,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上课从来不听,作业从来不做。一次谈心时,我问他:“你将来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你想干什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庆期间,一家媒体做了期特刊,广邀读者,一起想想“我和我的国家”,一起回答四个问题——我为国家做了什么?国家为我做了什么?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很多读者说,这是一生中第一次被问到这四个问题。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个“一生中第一次被问到”的问题,如果非要说“第一次”不可,我怀疑是“国家为我做了什么”、“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