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惠芬 《成才之路》2009,(20):65-66
通常,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几个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原则的贯彻。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和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但同时,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会受到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古代提倡的"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正确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多地直接感受和体验祖国语言文字中所包蕴的声韵美、形韵美和意蕴美,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文字。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顺是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传统文化美和悠久历史美,使学生心中油然生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为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最终提高审美情趣,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发现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物形象美进行阐述,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潜在美,使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展现魅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对中学生实施美学教育的主要渠道。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主要应把握住三个途径: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欣赏美、在作文教学中表现美、在课外活动中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 ,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民族化特点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一、指导学生美读 ,感知表象 ,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而美感的特征是直观性。鲁迅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语文教学美育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 ,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叶圣陶说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美…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袁立伟 《辽宁教育》2004,(12):28-28
美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大自然中存在着美:高山耸立有形体美,大江东去有线条美,百花争艳有色彩美,欢歌笑语有声韵美,鱼翔浅底有动态美,万山红遍有静态美,金黄色的麦浪,绿色的茶山,牛羊成群的草原……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社会无处没有美,处处留心皆是美。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  相似文献   

13.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美、自然美、思想美、创造美等审美因素,寓美育于语言文字训练和情境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大自然中存在着美:高山耸立有形体美,大江东去有线条美,百花争艳有色彩美,欢歌笑语有声韵美,鱼翔浅底有动态美,万山红遍有静态美,金黄色的麦浪,绿色的茶山,牛羊成群的草原……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社会无处没有美,处处留心皆是美。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  相似文献   

16.
徐丽莉 《小学生》2013,(9):31-31
语文是诉诸于人们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小学语文教材,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优美的诗篇,有趣的童话,还有蕴含哲理的寓言,描写了许多的人和事,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反映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小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科书,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  相似文献   

17.
唐俐云 《现代语文》2009,(4):104-104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听、说、渎、写能力,使之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看到和感受到美,教会他们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引导学生确立真理追求的意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段炼 《文教资料》2007,(30):109-111
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是怀着善良而又美好愿望的语文教师带领朝气蓬勃的学生探索语文教材中的美的因素,不断认识美、把握美和创造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生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美就是语文教学的特质之一,美就是是语文教育的本身,只要进行语文教学你的一切行为就要从美的角度入手,否则,就不是语文教学或者是不完全的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育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要教育学生求真求善、追求人生的完美和人性的完美,教育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认识祖先的感情和思想的表达方式,最终形成学生的人文理念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全程因素,就像伦理学和心理学一样,美学的理论也应该是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古诗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音韵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20.
卢洁 《海南教育》2014,(12):5-6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现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必须达成的目标,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审美教育应是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基本担当。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那文质兼美的言语材料、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意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艺术形象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