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难忘课堂"是江苏省南通中学德育领域"难忘教育研究"向课堂教学延续和深化的必然。"难忘课堂"是贯穿智慧与情感的文化课堂,是教学目标和智情发展圆满实现的课堂,其操作要义包括"问题引领、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和知情融合"等几个方面。追求课堂的"无痕"、"无意"和"无为"是"难忘课堂"的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南通中学举办了以"难忘课堂构建与课堂文化营造"为主题的公开教研活动,任课教师的课堂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师生共同体验成长、分享人生经验的地方。难忘课堂的建构,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增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优质高效、自主学习、生命成长与智慧进发是难忘课堂的一般特征,也是各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共同目标。开展时政播报一类的活动构建难忘政治课堂,能改变过去政治课堂"高大上"的模式(高端的理论、宏大的理想、形而上的概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发挥高中政治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高  相似文献   

4.
<正>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让学生"难忘",在课堂上获得个体生命成长体验、在脑海中留下恒远持久记忆的课。那么,政治课堂究竟如何让学生"难忘"呢?笔者认为,"难忘"政治课,"走新"更要"走心"。对此,试以《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公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不揣浅陋,谈一些思考。一、课堂回顾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难忘课堂"能够更好地适应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为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难忘是记忆的结果,与难忘课堂相对应的记忆是一种组织记忆,是学校形态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状态时的组织记忆,主要包括对课堂场域中通过自主探索、同学合作、师生互动等行为方式获得个体成长体验的铭记.实践表明,难忘课堂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生命成长的课堂和智慧迸发的课堂,建构难忘课堂的策略有: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难忘是记忆的结果,与“难忘课堂”相对应的记忆是一种组织记忆,是学校形态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状态时的组织记忆,主要包括对课堂“场域”中通过自主探索、同学合作、师生互动等行为方式获得个体成长体验的铭记。实践表明,“难忘课堂”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生命成长的课堂和智慧进发的课堂,建构“难忘课堂”的策略有: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共同成长的教学取向、预设生成的教学过程和记忆深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蓝寿军 《语文天地》2013,(11):25-26
难忘既是难忘课堂的终极追求,也是难忘课堂的动态特征。如何实现难忘?一般认为只有反复持续的教育才能强化认知,实现难忘。于是有人认为模式化教学是构建难忘课堂的最佳途径。但语文课堂有其特殊性,模式化教学其实是语文难忘课堂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9.
“难忘课堂”是优质高效、自主学习、生命成长、智慧迸发的课堂.“种群密度的调查”教学设计中,情景的真实性、活动性和预设性等特点是促成课堂形成“难忘”特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难忘”是人的一种体验状态,指人受到外界信息的强烈刺激后,在大脑皮质留下“深痕”,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难忘课堂”就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场域”实现的“难忘”体验.所以“难忘课堂”不能仅仅认为是教师对某一课的总结与反思,并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课堂,更应该是让学生“难忘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堂新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课堂新文化的创建也必须注意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因此,课堂新文化创建过程中应努力探索将审美带入课堂,将情感带入课堂,将创造带入课将研究带入课堂,将活动带入课堂,积极构建课堂的"审美文化"、"情感文化"、"信息文化"、"质疑文化"和"团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构建"难忘课堂"是手段,是途径,追求课堂高效是目的。教师遵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着力于探求多种方式,构建各种使学生"难忘"的教学情景,以期达成课堂的高效。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文化是对课堂的价值追求,她流淌于课堂之中,隐含于师生之间,是滋养课堂的重要成分,对课堂教学面貌和实效产生着根深蒂固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应该说,从夸美纽斯创建班级授课制,就有了课堂文化。课堂经过几百年的运转和锤炼,在不同时代背景、民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长期积淀形成了打上时代、地域烙印的课堂文化。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受"应试教育"文化的影响,课堂文化呈现的是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行为起着文化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卓越计划"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文化的推动。反思性课堂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其实践形态表现为主动探究、平等交往、自由对话和民主行动。反思性课堂文化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价值诉求。反思性课堂文化的建构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评价体系和课堂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师生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课堂文化场是指课堂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教师和学生主体精神的载体。课堂文化场对存在于它的"场"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施加一定的"力"和"能量",施加一定的影响力和制约力,它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爱心、正义和理性的课堂文化场,创设人本、和谐和合作的课堂文化场,创设高效、生态、可持续的课堂文化场。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秉承"至善至正"的学校文化,开展了"生命化课堂"的建构活动。这是学校"善正"特色文化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是由学校"善正"特色文化孵化出来,并进一步彰显学校"善正"特色文化的一项教学创新实践。一、"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校"生命化课堂"的本意,是用"生命"来定义课堂,追求一种具有知识的生命力、情感的活力和素质发展的潜力的课堂。简单地说,就是让课堂有生命、让课堂有快乐,让课堂成为生命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指出"翻转课堂"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翻转课堂"中创设"有生机"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问题:问题情境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回归到学科本质;问题情境应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使人难忘的旋律;问题情境重在平时积累,巧在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其核心是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当前,要超越"权威独断",追求"师生对话"的课堂文化形态;要超越"工程思维",追求"农人情怀"的课堂文化生态;要超越"知识本位",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质态。  相似文献   

19.
"少教多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营造师生互动、独立思考的自主课堂,构建师生难忘的生命记忆,成为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课堂文化内涵、特征和创建策略将随之转型。学本课堂文化是突出师生学习地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发展的智慧型课堂文化。主要体现特征:以饱满、尊重、安全、和谐、向上为特征的课堂学习精神文化;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思考学习为特征的课堂学习素养文化;以制度科学、民主合作、自主自治为特征的课堂学习管理文化;以合作探究、展示对话、智慧指导、思维灵动为特征的课堂有效教学文化;以激励评价、团队评价、多元评价、自我评价为特征的课堂学习评价文化;以学会学习、成绩提升、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特征的课堂学习质量文化。创建策略强调:在精神层面做到一"放"二"扶"三"激",追求"扬"文化;在制度层面做到一"转"二"规"三"研",追求"新"文化;在物质层面做到一"设"二"换"三"美",追求"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