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刚1964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脊柱矫形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兼脊柱分会秘书长、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外科杂志通迅编委,以及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863"专题课题、军队"十一五"等科研课题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申请并获授权专利3项。主译专著4部,参与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多次获全国骨科专业优秀论文奖。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专业,特别是脊柱畸形的矫形工作,系国际著名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委员(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人为该组织成员,同时,系国际著名组织"脊柱畸形研究小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中国部委员。  相似文献   

2.
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并对国内外开放。2001年评估后实验室负责人换届,由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玉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5人(包括兼职2人),教授18人,副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2003年以朱玉贤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获批准。实验室主要包括4个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与生物药物研究、植物功能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生物信息与基因进化和15个课题组。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9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以来,生命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状况及成果影响力。项目设立21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共有547人获资助;获资助者主要来自于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已有36位获资助者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基于SCI收录文献视角的分析显示,标注获生命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SCI文献质量较高;获资助的文献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基因组学研究等领域;杰青项目获资助者具有较高的国际(地区)合作水准,同时国际(地区)科技合作对文献的受关注程度也具有正向影响。研究表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设立对生命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基础研究高质量成果产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布劳温博士(Pibor Braun)是当代国际知名科学文献计量学家、放射化学家。1932年出生于匈牙利。1956年毕业于罗马尼亚克卢日县的巴伯斯大学(V.Ba-bes University)。从1963年起到现在,他的学术活动回到了祖国,工作在埃得维士·罗兰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研究所。1967年他取得分析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取得了教授职位。布劳温现在除任埃得维士·罗兰大学化学教授外,他还有第二职业,即任匈牙  相似文献   

5.
1998年在顾孝诚教授的倡导下成立,现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中国节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建立了完整的生物信息平台,包括数据资源、镜像、检索系统,常用分析软件等。自行开发了一系列实用性二级数据库,开展了蛋白质分子设计、数据挖掘、生物信息算法等研究。多次主办国际国内生物信息讲习班。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制度以来,我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的金属研究所、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以及 5所大学(主要是北京科技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招收了17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11人)和87 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75人)。在已毕业的86位研究生中,有41人目前仍在国外深造,其中9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助理教授职务。在国内工作的人中,有1人已晋升为研究员,2人为副教授,不少人已成为各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应崇福院士(1918-2011)是我国著名超声学家。他1948年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后因朝鲜战争爆发被迫滞留美国,遂在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丘尔教授(Rohn Truell)的金属研究实验室工作。1955年底回国。次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此后致力于超声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普及工作,开山创业,成果丰硕,于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8.
<正>刘仲武,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6月生,湖南邵东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主要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及高温合金的研究。在Adv.Mater.、JACS、Acta Mater.、AP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两次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获谢菲尔德大学"Daniel Doncaster Prize",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多个国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国家项目评审专家。J.Surf.Interf.Mater.等三本国际期刊编委,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资料·信息     
2004年7月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催化大会上,国际催化协会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支(Michele Che)教授亲自将国际催化奖颁发给中国科学家李灿院士。李灿成为国际催化奖名单上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国际催化奖是国际催化协会(IACS)设立的唯一国际奖项,主要奖励在国际催化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国际催化奖是我  相似文献   

10.
张侃,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安徽芜湖人。1976年毕业于安徽皖南医学院医疗系,1982年于中国科学院航空工程心理学实验室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美国依利诺大学厄巴拿·香槟分校(Universitiy of Illinois,Urbana-Champion,UIUC)获工程心理学博士学位(Ph.D.in Psychology)。1983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工作以来,曾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蒋剑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杭州师范学院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跨世纪人才。1959年9月出生,湖南涟源市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88年10月至1991年12月在英国The Open University化学系师从国际有机硅界权威Alan R Bassindale博士,获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在加拿大Mac Master University化学系Michael A Brook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归国后,历任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化学清洗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科技总院院长助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北京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橡塑事业部总工程师。他先后主持、参与或独立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省部级及单位自主立项项目20余项,从有机硅的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工业生产以及从小分子化合物到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应用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已获得2项专利,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国家人事部等六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奖章”。  相似文献   

12.
<正>李国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层古生物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1年和2004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博士学位,专业均为地层与古生物学。2009~2012年在北京大学地空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7年作为"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四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地勘局挂职工作。曾先后在韩国忠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后)、美国内华达大学(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13.
白文龙 《今日科苑》2012,(24):14-16
李子丰,1962年7月生,河北省迁安市人,中共党员和民盟盟员,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86年于该院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1994年~1997年大庆石油学院副研究员;1997年~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研究员,大庆市政协常委;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东北石油大学客座教  相似文献   

14.
应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的邀请,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主席Gerhard Haeren—del教授和执行主任Issac Revah教授等一行4人,于2002年5月12至20日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以及北京、上海有关科研单位。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申办2006年COSPAR第36届大会的准备工作,以及近期中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王鸿桢,地质学家,1916年11月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主要研究成果是: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构造阶段的观点,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提出了地球史上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以及地球演化中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等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1982年)、二等奖(1987,1991年),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4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年)。  相似文献   

16.
正向锦武,男,1964年出生,湖南岳阳人,飞行器设计专家。1984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学士学位;1990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1993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无人系统研究院总设计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7.
<正>许凤,女,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国际木材科学院(IAWS)Fellow。两种国际SCI期刊BioResources及Cellulos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编委。许凤博士主持了包括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要研究农林生物质资源细胞壁抗降解屏障、组分高效清洁分离及生物基材料转化利用机制,已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85篇,参编英文专著4部、主编中文专著1部。2013年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18.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7,(10):125-125
张尚勇武汉科技学院教授。1989年7月从天津纺织工学院(现为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到武汉科技学院任教,历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1993年赴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2003年到香港理工大学考察,2004年在澳大利亚DEKIN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是该校纺织工程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7,(3):114-115
专家档案陈贻盾1938年2月生,福建省永春县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1965~1978年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参加了五个型号固体导弹推进剂研制和生产、丙烯脱炔前加氢催化剂研制和中试(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燃料电池用气源和潜艇水下排氮规律研究(获中科院成果奖)等项目。1978年调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课题组长。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发明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催化、C1化工和有机合成化学研究。主持多个课题研究均取得预期结果。发表论文20多篇。参加了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中、日、美多项催化会议,第十八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中日碳资源有效利用学术交流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王牧1962年12月生,1991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4年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固体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结晶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凝聚态结构与动力学委员会(C5)委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