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互联网在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外部世界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而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作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有如下四方面:把握高校网络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辟网上道德教育新阵地;强化网络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网上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美国德育模式转换与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澄清学说的式微说明放弃道德内容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如同传统知性德育模式偏重道德理论知识灌输那样,依然解决不了德育实效性低下问题。文章认为完善教师主体性,培育学生主体性,将道德认知教育和德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传授道德内容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和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伦理危机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人格丧失、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要大力创新,培养网络道德主体,同时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德育实效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提出是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的,这个背景应该是社会的转型。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凸现是有它产生的原因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社会转型。为了适应转型时期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德育科研,提高教师育德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道德关怀,实现以对话为德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给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德育实效性问题突显。也给德育研究提出了新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德育科研,深化德育改革;明确德育目标。加强德育管理;革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政治和心理品质教育。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小学德育面临的热点问题。鉴于此,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德育观念,革新德育内容,不断创新和践行科学的德育方法,以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实效性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从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真正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常建军 《教学研究》2008,(1):38-40,44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繁 《文教资料》2007,1(16):33-34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毫无疑问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受众群体,研究大学生网络的德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迷失的表现以及在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传统德育的弊端及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认为传统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其目标、方法、内容等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职业院校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德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研究德育工作有着主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德育的内容体系、适应网络社会的挑战、推动德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实践上探索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着主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网民人数以几何级数递增。在传统德育急需走出困境、网络不良影响日益凸现、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作用弱化的背景下,网络德育应运而生。网络德育是教育者以网络为栽体.以自我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网络受众,施加德育影响,培养具有较强道德判断力与选择力、符合社会发展与道德要求的现代公民的一切活动的总和。网络德育的提出是德育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渗透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能力:学校应以网络为载体,实施创新德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就可构建现代的德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09,(16)
德育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处核心地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网络社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德育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网络道德认识,更新道德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德育;从人与网络的交互中,引导学生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和养成良好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连锡军 《文教资料》2007,(30):92-94
德育应讲究其实效性,树立德育效益观。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实效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不重视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应从提高对德育工作地位的认识,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改革德育方法,拓宽教育空间着手。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德育面临着挑战,为此,我们必须要更新德育观念,树立现代德育目标,革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健全德育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实现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为保持高校德育的有效性、持久性,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就需要构建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的高校网络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俊光 《教师》2010,(36):27-28
当前,中小学德育陷入了困境,表现为德育仍处于从属地位、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造成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为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德育内容区分不清、德育方法僵化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中小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高德育实效性: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德育环境,构建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德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除了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原则、把准方向外,更为关键的是要探索出适应网络环境的德育新方法、新途径:要创新高校德育模式,提高网络德育效率;要尊重大学生这一网络重要群体的主体性作用,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要重视德育网站建设和加强网络活动监管,使网络道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