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英蕾 《科教文汇》2008,(29):266-266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构成规律,它与美的形式不同,形式美有其独立的审美对象,不依附于事物,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不仅应用在绘画中,也是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形式关更是广泛的运用在当今的设计艺术中,总之,形式美不仅对艺术实践非常重要,对科研、品评绘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形式美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杨璐 《科技风》2014,(18):221-222
节奏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音乐形象、风格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征的节奏及组合使其在音乐作品体现中,甚至更突出于其他因素的表现力。视唱作为一种综合性技能训练,对音乐听觉的培养,音乐语言的积累,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节奏为核心点,体会其在视唱音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3.
刘焱 《科教文汇》2008,(1):183-183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本文从产品设计、建筑艺术、雕塑和绘画三个方面,讲述了艺术与设计中所体现的形式美,分析了形式美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现代多媒体音乐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因为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像,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像。因为有具体的逼真的形象为依据,学生通过看电视来获得信息要比通过听来获得信息快得多,这是听觉媒体所不及的。可见,若是将视听相结合运用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使视听艺术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当然就大不一样了。而现代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音乐中的情感与人类情感和感觉的区别,以及什么是节奏、节奏与节拍的区别分析音乐中情感与节奏的关系。音乐是通过乐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节奏是音乐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在语言中通过词句来表达情感一样,音乐的目的是通过乐音及其节奏引发各种情绪,从而达到使音乐情感与节奏之间做到统一、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幅画,了解这幅画,才知道科学与艺术融合如此紧密,以至一位科学巨匠与一位艺术大师灵犀相通,一见如故,由相识、相知进而对科学与艺术观点不谋而合,便生出这惊世的艺术杰作——“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已故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绘画艺术大师李可染教授1986年专门为其老友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艺术源于模仿,绘画和音乐都是对自然界形象和声音的模仿;有人说艺术源于劳动,种地和狩猎的动作演变成了舞蹈,号子和呼喊发展为音乐。但是这些说法没有解释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艺术创作。如果说是模仿,模仿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是劳动,劳动了一天干嘛不歇歇,回了家还接着干?其实怂恿人们殚精竭虑进行艺术创作的是神灵。正是迷信和宗教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音乐表演又是在音乐这一特殊艺术形式中处于特殊位置的音乐表现形式。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点,巧用音乐表演为歌曲教学助力:1.化解歌曲教学中的节拍难点;2.帮助解决歌曲教学中的音准、节奏难点;3.辅助歌曲教学中的演唱处理,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舞蹈中,人们的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由于舞蹈动作富有节奏性、造型性、准确性和连贯性,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性,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舞蹈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一种科目,尤其是聋生更是喜爱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10.
高源 《科教文汇》2023,(22):64-66
文学与绘画在艺术上是相通的,具有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该文在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基础上,研究文学与绘画在审美观照、审美意象、审美意境上的相通之处,进而形成可以相互转化的文、画创作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用互通的审美眼光审视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灵感,丰富创作内容,形成创新性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王乾榕  陈晓娟  蔡敏 《科教文汇》2013,(35):129-129,131
当代绘画创作流派纷呈、手法多样,与之相应的当代绘画批评还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清晰的评判标准。“意境”是具有鲜明现代文艺学色彩的批评术语,在当代绘画批评中重构意境标准,为当代绘画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对于传统理论资源的当代转型和艺术批评学的学科建构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鹏 《科教文汇》2013,(27):81-81,83
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处理好课堂节奏的几个成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构建多元师生互动课堂、谱写好课堂的五线谱才能演奏出动听的课堂交响乐。  相似文献   

14.
刘鹏 《科教文汇》2013,(9):81+83
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处理好课堂节奏的几个成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构建多元师生互动课堂、谱写好课堂的五线谱才能演奏出动听的课堂交响乐。  相似文献   

15.
常鹏  刘疆昕 《金秋科苑》2010,(24):150-150,152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最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代表性艺术之一,西方现代艺术在艺术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我们将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同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中国书法的艺术特性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很多的相近、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这些共性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挖掘、分析和总结的,在对比中所得到的有益共性将对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一样,中国绘画中的笔墨韵味,都是生命律动的象征。中国绘画历来有注重表现的传统,而讲究笔墨追求笔情墨趣的美学风尚则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笔墨是指点线的使转和水墨的变化。而点线的变化,墨色的浓厚,并不注重于对物象作形似的描绘而是作为画家的心灵,情感的表现。因而笔墨只是作为一种心灵和情感的抽象体现,情感的变化体现为笔墨的节奏和心灵的音乐。作为审美理想的抽象的笔墨个画家的心理有着内在联系。人的审美意识有着及其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画家在追寻着最能体现他心灵的笔墨情趣,因而也就形成绘画的多种式样,多种风格。总之,抽象的笔墨情趣传达着画家的心灵律动和时代脉搏,传达着当时的审美时尚和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7.
歌词是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要求,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与美好愿望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教学中,我们应当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欣赏歌曲、感情朗读、分析品味、激发想象和高歌吟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词,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感知歌曲的丰富形象,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与绘画历来被看成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人们能否发现,并通过一种工具去描述、去表现?能否用音乐作画或用绘画来作曲?即以一种艺术作为另一种艺术的“创作灵感”进行再创作,回答是肯定的。这种用来进行再创作的工具,就是计算机。计算机色音转  相似文献   

19.
绘画与思维     
孟萌 《中国科技信息》2007,(18):293-293,295
绘画艺术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绘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创造可视形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创造与创新,创造性的思维是绘画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创造性思维,是绘画创作的前导,是绘画创作的必备条件,是作品成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传神论”是顾恺之绘画理论的核心;所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间”,更有“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之说。他强调的“传神论”,即绘画以神气为中心,写形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在他的绘画理论中,关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表达、人物画形神兼备的要求对后世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重大。其中“传神论”强调创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也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