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来说,每次看到《教师博览》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因为在这本以为主的杂志上,我连续三年发表了三篇征。而且连续三年获奖。细心的读如果对我的拙还有印象的话会发现我的通联地址变了。其实我还是怀来县鸡鸣驿中学那个黄永君,能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为全县三千多教师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鲁毅 《教师博览》2013,(1):63-63
<正>今天偶遇《教师博览》,这本我相识十多年的杂志。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我把它紧紧捧在手中,仔细端详,久久凝视,愧疚之情袭上心头,记忆的闸门也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书柜里,至今还有十年前的一大堆《教师博览》,有单本,有合订本,那是伴我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贵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人师的我非常幸运地遇上了《教师博览》。工作之余,总是一遍遍跑到学校阅览室,在一排排报纸杂志中,我总是径直冲到《教师博览》面前,首先拿到手  相似文献   

3.
李镇两 《教师博览》2013,(11):I0010-I0011
<正>我第一次见到这本杂志是在2000年秋天,那时我刚到苏州大学读博士。在导师朱永新的办公室,我看到这本外观朴素的教育文摘类杂志。随便翻了翻,便感到了它独特的风格——一篇篇文章短小精悍却观点鲜明,文风朴实而又视野开阔;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前瞻,又有紧贴大地的校园气息。《教师博览》很快吸引了我。后来,该刊编辑部薛农基老师向我约稿,我便寄去了一篇刚刚写好的《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发表在《教师博览》2001年第3期。我在文中把自己十八年的教育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这是我第一  相似文献   

4.
读者感悟     
江苏省新沂市史圩小学史孝宜: 我是从1996年开始订阅《教师博览》的,至今五年了。五年来,我始终对《教师博览》充满着深深的恋情。每当邮递员来到学校时,我总是先问一声:“《教师博览》来了没  相似文献   

5.
江雪艳 《教师博览》2011,(11):63-63
打开信箱时终于盼来了新年第一期《教师博览》,不由想起去年订杂志时爱人的不满:你都不当老师了还订什么《教师博览》?我申辩:这是为女儿订的杂志,《教师博览》是女儿的最爱!女儿最初阅读《教师博览》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开始自然是因我的喜好而将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08,(12):59-60
历经数年的精心酝酿和几个月的紧张筹备,《教师博览》原创版即将在2009年与广大教师朋友见面。与此相对应的是,读者熟悉的目前这本《教师博览》,也将作一定的调整。很多关心《教师博览》的老朋友、老读者得知这一信息后纷纷向本刊编辑部询问,希望对相关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我们将有关问题择要回答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教师博览》苏州笔会后,美丽的向晴编辑写了一组动人的记录文字,称我为《教师博览》"元老级人物",说我与《教师博览》是"彼此成就了对方"。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与《教师博览》相遇,是缘。那是十余年前,《教师博览》创刊步入第十个年头。同样是一个笔会,在南昌,我是作为一个外省代表"特邀"参加。那回,我第一次登上滕王阁,也第一次走进白鹿洞书院。那次笔会的场景,特别是与编辑万军兄戏剧性接头的情景,凝结在一篇小文《平凡的〈博览〉,普通的教师》(刊于《教师博览》2003年7期)中。记忆犹新,重读,  相似文献   

8.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师博览》出刊百期,江西教育期刊社的负责同志嘱我写几句话,我立即想起今春在江南调研的一幕——那一天,我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阅览室参观,发现一位教师正在潜心阅读一本杂志,便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老师,请问您看的是什么刊物?”“《教师博览》。”他抬起头一边回答一边翻开封面给我看。“您为什么喜欢读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品位高,许多文章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知道有《教师之友》这本杂志,是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刊登的《教师之友》征启事里。我永远忘不了的是——2001年5月,我第一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发表这篇章的杂志便是《教师之友》。从此,《教师之友》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盏灯。  相似文献   

11.
未获奖感言     
看到《教师博览》2010年第12期的样刊.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面世.这种喜悦不亚于生命的新生;悲的是同时看到了《教师博览》最后一页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获奖名单——里面没有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获奖的:《教师博览》2010年全年刊发的24篇征文中.就有我的两篇.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九月份以来,承蒙贵刊的关心和厚爱,《教师博览》一连采用了我的三篇稿子:《教师不可搏二兔》《孩子,我们回家》和《鹊玉》。这几篇稿子在我市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我因此得到了荣誉。不但如此,这一情况还修改了我的努力方向:此前,我的作品多属文学范畴,发表的作品也不算少,但仅限发表而已,我看不出任何可以触摸到的社会效果;《搏二兔》在《教师博览》发表后,我心里立即产生了异样的感觉。我意识到,以《教师博览》新、实、智、勇及其高品位高格调  相似文献   

13.
校长要求教师博览报刊,特别强调要认真读读《上海教育》,说那是紧密结合上海中小学教育情况的活的教育学,对提高自己很有帮助。要感谢的是这本《上海教育》杂志给我提供了自照的镜子,照出了不足和问题,榜样引路,给了我前进的不懈动力。尽管我已不在第一线工作,但几十年所思所想所做均是教育,教育已成为我生命的有机部分,须臾不能分离,因而,《上海教育》仍然是我的钟爱,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意见和建议     
<正>编辑哥哥、姐姐们: 你们好!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很兴奋。我订阅《素质教育博览》已经3年了,我非常喜欢这本杂志。自从我开始订阅《素质教育博览》,我就对“小侦探”一见钟情。但是, 到后来,我发觉这个栏目有点美中不足,就是里面缺少了点幽默感,像今年第2期和第4期。希望你们能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两年前我认识了《教师博览》,从此一见钟情,至今不渝。我晚上爱看书,几乎每天一本,属于喜新厌旧型,但惟独这本杂志,从头到尾认真翻阅,十几天也翻不完。只有一点,因为我是两地分居,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7月创刊以来,《教师博览》至今已走过了三年的办刊历程。三年来,在有关宣传、出版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国教育界众多热心读者的鼓励和扶持下,在全国许多文摘通讯员的大力支持下,《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全体同志不断努力、开拓进取,使得《教师博览》的品质不断有新的提高,成为新闻出版领域一朵日渐引人注目的新葩,受到教育行政、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领导以及广大教师朋友的交口赞誉,刊物的读者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 6月14日,在《教师博览》创刊三周年之际,《教师博览》编辑部特邀请了江西省内部分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新闻出版及中小学的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回顾总结《教师博览》三年办刊的经历,并就“《教师博览》与新时期教师素质的培养”的主题展开讨论。江西教育社的领导首先介绍了《教师博览》三年来  相似文献   

17.
心有灵犀     
编辑同志: 今天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贵刊编发的一组“我心中的《教师博览》”系列文章,看后深有同感。本人在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从事教育部门内部期刊《市南教育》的编辑工作。前段时间,我曾写过一篇类似题目的文章,在《市南教育》上发表,向本区的老师们推荐此刊引起反响。今随信寄去这篇读刊体会《温馨的〈教师博览〉》,请编辑同志给予指导。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曲宗利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4,(7):38-40
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我的第二本专著《教师阅读力》正式出版,这本结合自身从教13年和教师读书社5年的实践“做”出来的书,因为接地气,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广受好评。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三次推荐,《现代教育报》《教育时报》《东方教育时报》《浙江教育报》《中国西部·教育版》刊发书评,中国教育新闻网、教师博览网站专题推介。回想自己13年的从教路,正是不问断的阅读加快了自己成长的步伐,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9.
"与书香为伴,与理想同行"这是我读完《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后定下的前进目标。其实早在2001年4月《,教师博览》就刊登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现收录于《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文,不过那时刚参加工作,对教育教学没有什么切身体验,读后感受并不是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20.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