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板块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开阔台地可划分为粒屑滩、礁丘、灰泥丘、滩间海、台内洼地等亚相类型。构造东西向挤压及海平面升降为礁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决定了礁滩体分布位置和展布方向。粒屑滩垂向组合具有一定差异性,可识别出灰泥丘-台内滩-滩间海、礁丘-台内滩-滩间海等沉积序列组合。台内礁滩体平面上展布方向与塔中1号坡折带平行,呈北西-南东向;主要呈点状、条带状展布。台内礁滩体为有利沉积相、有利储集带及油气聚集带发育区,其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可为该类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火养  周静 《内江科技》2013,34(4):148-149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24-82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岩性主要为骨架礁灰岩、颗粒灰岩和藻粘结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孔喉结构较差,喉道细。影响储层特征因素包括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其中主要的控制作用包括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定蓉 《内江科技》2010,31(3):65-65,153
四扣洼陷沙四段灰岩较发育,主要分为灰礁、灰滩和灰泥3个亚相。通过对该区沙四段沉积亚相的分析,分别圈定了其平面分布范围;利用正演模型、吸收系数等特殊处理方法,总结出了四扣洼陷沙四段有利灰岩储层发育区的地震识别与预测技术,在义东邵4断阶、鄂家南坡及罗家鼻状构造等区带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彭旋  罗小平  郭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28-128
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进行研究,得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研究区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等相带;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与下部三级层序HST相比,还发育局限台地相,其中台缘礁滩和潮坪相,以及台内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研究区西南部台地2个三级层序HST时期,礁滩体发育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屑滩更为发育;而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物礁更为发育,且具有向研究区东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内部的中古434井、塔中161井等井发现台内礁滩体沉积,岩溶作用明显,储层发育,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塔中10号带良里塔格组储集层发育层位集中分布于良一、良二段,整体上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对储层岩性、岩心薄片的观察及岩溶剖面和岩溶模式的建立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内部礁滩体沉积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寻找台内礁滩体的分布规律和储层发育特征,为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体的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俞锋  倪胜利 《内江科技》2013,34(4):154+206
在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依据相关的岩心、薄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做了深入且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发育台地边缘砂屑滩沉积,这种颗粒灰岩由于质纯,一本身可能有粒间孔隙,二是有利于后期的改造,沿塔中Ⅰ号断裂带这个相带大面积发育,应该是奥陶系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位于蜀南地区的洗象池群是已经证实的一个主力含气层,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区域洗象池群的沉积及储层情况,本文选择了该区域很具代表性的螺观1井进行研究,通过对螺观1井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发现,螺观1井洗象池群可以识别出局限泻湖、滩间海、台内滩三个亚相,以及云质泻湖、滩间海、台内滩等微相。研究得出洗象池群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储层孔隙较发育,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对研究区洗象池群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可以为螺观1井所在及周边区域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宏  佘晓宇  马永强 《内江科技》2009,30(11):108-108
据钻、测井资料识别标志划分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主要发育有2种沉积相、7种亚相和多种微相类型,已知勘探证实,有利的储集微相带为曲流河边滩、辫状河心滩,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段沉积相、亚相、微相平面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白仲才 《内江科技》2011,32(4):153+180-153,180
在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纪沉积古地理格局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岩心、薄片及测录井资料,对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一间房组沉以颗粒-泥晶灰岩与生物礁灰岩为主,总体属高能环境下的沉积;主要发育台地边缘与台地边缘斜坡两种沉积相类型,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台缘滩亚相与台缘礁丘亚相。  相似文献   

10.
高集油田阜二段沉积时期为开阔的滨浅湖区,滩坝砂体发育,并发育生物滩和生物层;障壁砂体向岸一侧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但由于供屑能力较弱和波浪及岸流的作用,在河口地区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体系,而表现为浪控河口湾性质。浪控河口湾相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滩坝、碳酸盐滩坝、裂流水道等砂体微相,其中碎屑滩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相似文献   

11.
川西凹陷须家河组五段是中石化西南油气公司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沉积相的认识不足一直制约着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本文通过对川西凹陷须家河组中砂岩岩心、野外露头的观察结合测井资料研究得出:研究区中主要发育三角洲与湖泊两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中发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两种亚相,而湖泊相中则发育滨浅湖亚相。三角洲主要发育于近源区,其中砂体大面积连片发育;而远离物源的湖泊相之中砂体则为小面积团块状分布的滩坝砂为主。  相似文献   

12.
蔡芳 《内江科技》2012,(1):134-135
为了明确库姆科尔油田库姆科尔组的有利储集相带,落实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潜力。经过对大量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落实该组发育的沉积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SE方向。根据沉积物源方向预测沉积相展布规律,对有利区判断及后续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牛心坨地区处于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已知井油气显示井段及岩心来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的储层以扇中辫状水道砂体为主,该相带的砂体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且有良好的储集物性,易富集油气;扇三角洲的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14.
滩坝砂体已逐渐成为我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滩坝的类型与特征、控制因素、沉积模式、成藏规律及勘探技术。断陷湖盆滩、坝砂体主要见于缓坡滨浅湖地区,可分为砂质滩坝、砾质滩坝、生物碎屑和碳酸盐岩滩坝,其中砂质滩坝是断陷湖盆最常见的滩坝类型。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到古地貌、水动力强度、湖平面变化以及物源条件的控制,具备多种类型的沉积模式,在有效烃源岩、较好储层和有利输导系统的配合下,形成以岩性、构造-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滩坝砂体的勘探包括地质和地球物理两个方面,地质方法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滩坝的类型和分布规律,而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确定的滩坝砂体从形态和分布特征上进行精细描述,因此,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滩坝砂体进行研究是实现滩坝砂体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川中射洪~西充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洞以及裂缝,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的发育极大的增加了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地震、测井及录井响应,定性分析裂缝带主要分布在文12井区~充西区块以及明月~一立场区块;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最大,高产井主要受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前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下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震资料将沉积与地震属性相结合,是目前针对钻井资料较少的区域,开展沉积相研究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区主要以冲积扇砂砾岩沉积为主,地震反射杂乱,利用常规砂泥岩储层沉积相分析方法较难准确识别各沉积相带特征。通过岩心特征、测录井资料等地质分析,结合地震属性解释结果,确定了目的层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五3东区上乌尔禾组属于冲积扇沉积体系,物源来自西北方向,主要发育扇根、扇中亚相,有利微相以粗粒度、强振幅的主河道、主槽、辫流线为主。  相似文献   

17.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古地貌可划分为东部隆起带和西部凹陷带2个地貌单元,其中东部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古地貌格局影响,二叠系砂体呈断续天窗展布,古构造低部位发育有利砂体;西部凹陷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广泛,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李友强 《内江科技》2013,34(3):137-138
本文从成藏条件、典型井解剖等多方面对宗巴音凹陷查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查二段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同时也发育岩性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9.
滩海地区馆下段发育砂泥岩互层岩性组合,岩性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工区多口井的单井相、连井相,砂岩百分含量等地质分析,细化了馆下段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点。通过测井敏感曲线分析,采用多元拟合的方法,进行拟声波曲线重构并进行反演。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反应薄砂体的展布,为井位部署和优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莺歌海中央底辟带中浅层储层是盆地天然气主要富集层段,四级层序控制砂纽发育,本文主要进行了四级层序沉积特征研究,分析了四级层序的划分、沉积相演化和储层岩石学井征及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