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奉献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奉献精神。为此,要营造一个弘扬奉献精神、尊重奉献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认识上理清奉献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奉献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倡导奉献精神与鼓励个性发展的关系。同时,要探索使人们乐于奉献的形式,并构建相应的奉献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城市化过程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成长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种种条件: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养分和稳定剂;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和堡垒;它是我国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它是逐步实现社会公正的生态环境和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这已是不需争论的现实。所谓社会转型,一般来说,就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渡,是社会的整体性结构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也即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评判和继承发扬我们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仅就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习惯和行为规范,进而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因此,认真探讨人们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变化,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价值观,既是改革开放的形势为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章分析了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腐败有着其存在乃至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旨在探索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法治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是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化的过程 ,它必然打破原有社会稳定的联系 ,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运用系统学原理 ,对实现中国社会转型模式的选择、各项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结构的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深刻地认识并合理地调适价值冲突对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梅艳玲 《教育与职业》2007,(32):124-125
在当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造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学校德育所处的社会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并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深刻认识价值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合理调适,对于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是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化的过程,它必然打破原有社会稳定的联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运用系统学原理,对实现中国社会转型模式的选择、各项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理论上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在社会主义要不要建立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上似乎无可争议了,但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就是人的转变,尤其表现为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研究生活方式转变的动力和趋向,探讨建立新型生活方式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活方式,就把它理解为同一定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人的活动特征而言,包括了各层次的社会主体在从事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总倾向。它同人们习惯、风俗、道德伦理以及民族的文化传统相联系,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各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运行规则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也同时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大碰撞。这种大碰撞,使各种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不少人由此而思想混乱、行动茫然,整个社会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无序现象,既影响到人们道德面貌、社会风气的优化,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 “改革过程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差别,利益关系,反吸到人们思想上就是义与利、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等观念上、认识上的冲突”。而“新生事物总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对生产关系进行各种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民族存续的精神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和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全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得以建立和实施,高校德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德育应立足社会转型的大环境,实现发展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卓有实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有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期间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结合,国内国外市场接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走“先富”与“共富”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地位及其作用等问题上,却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甚至有人提出质疑,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抵制封建主义影响。 封建主义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根本对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社会生活和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它在客观上要求和促使人们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