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钱剑敏 《科教文汇》2012,(12):121-121,123
生活即教育,本文从"化学与生活"研究性学习中生活教育的目标、构建研究性学习中生活教育的平台两个方面初步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结合,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和用于生活"的理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拓展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将家庭厨房开辟为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场所,学在厨房、动在厨房、乐在厨房,使厨房里的知识成为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使生活中的教育成为最具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吴亚梅 《科教文汇》2008,(23):98-98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将家庭厨房开辟为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场所,学在厨房、动在厨房、乐在厨房,使厨房里的知识成为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使生活中的教育成为最具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寻找"生活"与教学、挖掘"生活资源"、再现"生活原型"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生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将家庭厨房开辟为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场所,学在厨房、动在厨房、乐在厨房,使厨房里的知识成为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使生活中的教育成为最具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理论为教育研究者思考民族性教育发展提供了逻辑原点。通过理清民族性教育与民族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揭示出国家教育与民族性教育发展不可分割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园  田伏虎 《科教文汇》2013,(14):7-8,12
"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本质所在。深刻理解"生活即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意蕴,对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新时期学校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生活,使学生在了解社会、学会生活的同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光的流逝,陶行知走了,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却永世流芳。生活即教育,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知的教育世界,亲身体会一位人民园丁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哲学将成为未来教育哲学的主导理念。儿童在教育中以一种儿童本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生活着,教育应体现生活意义,即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升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更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深刻剖析了生活和教育两者关系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当前中国幼儿教育实践提倡的"课程回归生活"理念相呼应,对幼儿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理路与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认识的模糊、理论的混乱与实践的困惑,甚至还会导致教育自我理想丧失和功能错位。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一理念进行理性定位。明确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不仅要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还要追逐理想、引领生活并最终超越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美术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美术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哲学将成为未来教育哲学的主导理念.儿童在教育中以一种儿童本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生活着,教育应体现生活意义,即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升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体现了"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为我们回归教育原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也在努力地创新教育理念,力求在理论知识的深化过程中与生活性知识相连接,将高中数学知识由理论化、书面化推向多元化和生活化。由于数学自身学科所存在的特性,显现出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是一门真正能够走入生活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阶段如何将理论教育与回归生活相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师所一直在思考的。本文从打造生活性课堂出发,浅谈生活性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策略性生成。  相似文献   

17.
王月莲 《科教文汇》2007,(11Z):17-17
生活教育哲学将成为未来教育哲学的主导理念。儿童在教育中以一种儿童本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生活着,教育应体现生活意义,即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升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8.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理路与活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认识的模糊、理论的混乱与实践的困惑,甚至还会导致教育自我理想丧失和功能错位。所以戎们必须对这一理念进行理性定位。明确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不仅要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还要追逐理想、引领生活并最终超越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我们活学活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以"生活教育"来构想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习参与班级与校园生活日常管理,学习参与德育活动的创造性开展,真正让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艺术的生活"、"科学的生活"、"创造的生活",培养富有活力的新一代优秀学生,塑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对于我们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