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气制甲醇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气转化工段、转化气压缩、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罐区、消防和公用工程等工段.在甲醇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原料气转化工段、转化气压缩、甲醇合成、甲醇精馏这几个工段.该文主要介绍转化工段水碳比的控制和联锁.  相似文献   

2.
冯大诚 《百科知识》2023,(23):21-23
<正>按化学元素在人体内所占质量的大小来排名,钙元素排第五位,占人体总质量的1.5%~2%(前四位分别是氧65%、碳18%、氢10%、氮3%)。氧、碳、氢、氮是蛋白质的最主要元素,人体的肌肉、皮肤、内脏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所以这四个元素排在前四位很好理解。钙元素主要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也是人体组织中最坚硬的部分。为什么含钙的骨骼和牙齿会如此坚硬呢?  相似文献   

3.
山西某氮肥厂利用变压吸附提氢装置提取焦炉煤气中的氢气供合成氨用氢。运行结果表明:焦炉气经过吸附剂吸附后除去氢以外的绝大部分杂质和气体,氢气纯度可达99.999%。本工程的主要特点工艺流程简单、原料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PSA单元全部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完全无需人工操作和干预;操作成本低,由于PSA单元无溶剂等辅助材料消耗,且电耗很低;无三废排放,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因此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技术市场     
《发明与创新》2013,(2):42-43
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快速化学气相渗制备方法成果简介:碳/碳复合材料平板的快速化学气相渗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化学气相渗碳炉中,垂直于底设置一平板发热体;(2)在平板发热体两侧各设置一固定台,在每一个承台上各设置一与发热体平面平行的待增密/碳复合材料平板状坯体,气流穿坯体而过;(3)以C3H6为源气、N2为稀释气,控制C3H6∶N2体积比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一谈到制取氢气的原料,我们就会习惯地想到用金属和非氧化性强酸的稀溶液来反应。这种用来还原溶液中氢离子的金属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要比氢低,即比氢活泼;该金属与非氧化性稀强酸反应产生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该金属与非氧化性稀强酸反应的速率适中,产生的氢气流平稳;  相似文献   

6.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0%。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泛,其中以新疆煤炭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的煤基活性炭可以增加煤炭的高效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但由于煤炭的灰分含量普遍较高且组成复杂,以物理活化法制得的煤基活性炭性能较低,因此本文采用KOH为活化剂,研究碱碳比、终温和升温速率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最终确定煤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碱碳比2:1、活化终温800℃、升温速率5℃/min,在此实验条件下制得比表面积为1560 m2g-1,孔容为0.622cm3g-1的煤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在杭州5个空气质量国控点采集176组PM10样品,分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并采用TEOM法同步监测PM10质量浓度,其中在卧龙桥国控点同时测PM2.5质量浓度。全市PM10年日均浓度为119.2mg&#8226;m-3。PM2.5年日均浓度为68mg&#8226;m-3。PM2.5与PM10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M2.5/ PM10日浓度比值范围在0.31-0.95间变化,平均比值为0.62。OC和EC浓度分别为20.4 mg&#8226;m-3和4.0 mg&#8226;m-3,其相关性不好表明碳的来源复杂。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各季OC的 37.1%,45.8%,58.0%,44.7%,表明杭州空气中存在一定的二次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8.
对氮甲醇气氛的工作原理和现行碳势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说明,详细解释了通过使用质量流量计、在线一氧化碳分析仪和对原料气的优化控制对碳势控制的改进,并介绍了相关实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羟丙基b-环糊精包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制备工艺研究,找到最佳原料配比。方法选用特殊辅料水溶性羟丙基b-环糊精,将硫酸氢氯吡格雷进入其空穴中,提高主药稳定性。结果研究出最优处方:硫酸氢氯吡格雷16.15%,羟丙基b-环糊精58.05%,PEG-6000 12.9%,70%乙醇12.9%。结论羟丙基b-环糊精包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对钢材而言,强度和韧性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其硬而脆,耐压耐磨。根据生铁中碳存在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白口铁中碳以Fe3C形态分布,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  相似文献   

11.
对袁店一井煤矿4个煤层的13个煤样和18个气样的稳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分别研究了煤和瓦斯中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煤层及瓦斯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袁店一井煤矿各煤层δ13C为-25.91‰-22.01‰,各煤层13C变化不大,具有稳定分布的特征;通过对气样分析,在地面井抽采中,7煤层、8煤层、本煤层及其他煤岩层贡献率分别为30%、50%、10%、10%左右;老塘埋管、高位钻孔、穿层钻孔等抽采,90%以上来源于本煤层;中组煤8煤回采期间,拦截抽采7煤层、本煤层及其他煤岩层贡献率分别为20%、73%、7%左右,为矿井瓦斯抽采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3-奎宁环醇和(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原料,用"一锅法"制得琥珀酸索利那新,总产率7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过程,并分别阐述了其中的精脱硫、催化氧化、甲醇合成和甲醇精馏过程。探讨了在甲醇制备过程中如何调整氢碳比和控制CO2含量,并且对工艺过程中三废的来源及处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某电厂#9锅炉脱硫系统中各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在浆液pH值5.1;液气比8;入口烟温135℃;入口烟气含尘量小于50mg/Nm3;含氧量8.5%的最佳工况条件。为脱硫系统运行的工况调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制造汽油的碳和氢来自空气和水 汽油是碳氢化合物,元素是碳和氢.在这个工艺中,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虽然目前工业上很罕见直接从空气中富集二氧化碳的做法,但是富集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可以很方便地被碱吸收,而吸收了二氧化碳的碱,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6.
海小辉  杨宝臣 《资源科学》2014,36(7):1442-1451
考虑到不同化石原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和不同化石原料的排放水平下对欧盟电力企业成本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欧盟电力企业在碳排放市场中的均衡模型,并通过动态条件相关多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DCC-MVGARCH)分析了EU ETS第二阶段(2008-2012年)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根据DCC-MVGARCH模型计算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显示,碳市场与各能源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均为正;碳市场与煤炭市场、碳市场与天然气市场之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波动相似,波动频率较大,幅度较小;而布伦特原油价格对碳市场无直接的影响,它是通过天然气市场对碳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改进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析法(SDA),根据净出口消费指数及垂直专业化率,分别测算了1995-2011年两国污染产业的转移情况,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及垂直专业化率与“隐含碳”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并未成为“污染者天堂”,日本主要向中国转移了化工业、采掘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等高、中碳产业,中国则向日本转移了木材加工业、其他制造业等中碳产业及大部分低碳产业。在影响因素中,能源使用效率及中间技术效应减少了“隐含碳”的排放,贡献率分别为-170.12%及-6.37%;规模效应及结构效应促进了“隐含碳”排放,贡献率分别为158.06%及39.54%。中国垂直化率与出口“隐含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垂直专业化率每增加1%,出口CO2增加0.974%。  相似文献   

18.
<正>价格高曾是生物塑料商品化时的一大障碍,不过,现在出现了比石油原料便宜2成的生物质原料。存在耐久性等课题的聚乳酸也在改质技术的推动下,开始进行用途开发。以植物为原料制备出来的生物塑料是一种碳中和材料,即便燃烧,也不会增加大气中实际的二氧化碳量,而且还有助于节约石油资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塑料从2000年代开始慢慢普及,但因其居高不下的价格,并未广泛渗透到社会中。  相似文献   

19.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一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甲醇下属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甲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黑龙江建龙化工以焦化装置副产的焦炉气中提取氢气与炼钢装置副产的转炉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最终产品为精甲醇。本工艺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内的多套甲醇装置的经验,具有工艺先进、能耗低、三废少、产品质量高等特点,为甲醇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乙腈—水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气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丙三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萃取剂进料位置、原料进料位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14,回流比为0.25,溶剂比为0.5,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10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乙腈的纯度达99.99%,萃取剂再生塔塔顶水的纯度达到99.96%。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乙腈—水共沸体系萃取精馏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