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乌兰察布市的栗钙土中均有一定程度的钙积层分布,钙积层结构紧密,影响林木根系的生长,而不同树种的根系对钙积层存在不同的穿透能力,文章通过对根系分布和林木生长影响情况的研究,确定了合理的造林树种和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盆栽实验,选用八个对镉积累不同的品种水稻,测定结果如下:镉对水稻具有污染与毒害作用,在不同个处理浓度间水稻根系含量差异显著,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大,水稻根系镉含量明显升高,但上升幅度各有不同。由此可见不同品种水稻根系对镉的吸收转移能力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茎叶和糙米对镉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一种高产、稳产的作物,察隅县是西藏水稻的主产区。"察隅大米"品质好而深受区内外人士喜欢,其稻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进一步研究察隅水稻的生长规律、生产措施、发展方向,对促进察隅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加速实现广大群众的小康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在水稻关键需水期,通过合理供水改善根系土壤中水、气、热、养分状况及田面附近小气候,使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控制灌溉可以降低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强水稻的抗逆性。该技术在垦区已得到全面推广,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操作模式,应用效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大田小区对比实验,探讨了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鸭稻共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植株的高度和水稻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增大了水稻地下部的生物量和根冠比,有利于水稻地下部根系的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同时,鸭稻共作能提高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可防止水稻在后期的过早枯黄与衰败,从而增强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性能及其持续时间;鸭稻共作还能够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减少空(秕)粒数,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鸭稻共作生态技术的生产实践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明生 《科技通报》1990,6(2):114-118
通过7个水稻品种各个生育时期地上、地下部的动态观察表明:水稻生育前中期地上、地下部的生长总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生育后期地上部的生长情况主要与表层根的发育状况关系密切,成熟期的表层根量分别与抽穗期、乳熟期的下位绿叶干重,与乳熟期、成熟期的伤流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成熟期的总根量、表层根量与产量,以及表层根量占总根量的百分数与结实率有显著的正相关。阐明促进生育中期、特别是幼穗分化初期至孕穗期的根系生长对高产更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芳  胡继超 《中国科技信息》2009,(14):107-110,118
目的:在大田常规管理条件下,宁粳1号和两优培九两种水稻根系在整个生育期的铅垂向.水平向二维时空分布.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应用环刀定点连续取样法,对这两种水稻整个生长期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两优培九的根系干重和体积在各个生育期都均高于宁粳1号,但在灌浆乳熟后期衰亡速度也大于宁粳1号;两种水稻根系干重和体积总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分蘖期到抽穗开花期不断增大,在抽穗开花后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死亡衰减.结论:两种水稻根系干重密度和体积密度在水平向上呈距离植株越远越小的趋势,采用幂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并且80%以上的根系集中在距离植株10cm范围内;铅垂向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同样也是幂函数拟合效果最好,85%以上的根系集中在土层深度25cm范围内;根系干重和体积与地上总干物质重,叶面积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方法结合最新的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分析了自1990年以来发表在国际SSCI刊物企业孵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聚类视角分析企业孵化的研究脉络布局,探索出该研究领域的5个主要研究脉络,得到国际企业孵化研究领域"核心—生长"演化模型。其中核心领域包括"企业孵化产出研究"、"区域创孵研究"两类视角,生长领域包括"联盟网络孵化研究"、"市场化进程研究"、"知识管理研究"三类视角。研究结果对于认知国际企业孵化的前沿进展,捕捉未来研究选题及制定研究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可视化原理,以中国知网"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6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作者地理位置可视化、期刊文字云可视化、文献可视化、分层交互可视化方法回顾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归纳现在研究热点,总结创新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在此基础上,假设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周期,采用项目流程管理理论,分析与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框架,并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各阶段的相互运转机理,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3200万hm~2,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5%。在水稻生产中,水稻的田间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个浅要的分析。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  相似文献   

11.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7):7-7
植物也能辨认"亲属"人们很早就知道,植物能够通过生长发达的根系等方式来争夺宝贵的水分和养料。最近,加拿大科学家首次研究发现,植物还能够像动物一样识别出自己的"亲属"。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耐旱水稻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干旱天气是大敌。日本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基因改良开发出一种耐旱水稻,这种水稻的根部能够深深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因此在干旱条件下也能生长。死亡检测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死亡检测"设备,利用激光束分析皮下毛细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从而测算人体衰老的速度,估算还能活多长时间,此外还能检测癌症和痴呆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籼型杂交水稻60年代以来,受玉米、高梁杂种优势利用的影响,美、日、印、苏、意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我国于1964年开始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先后发现雄蕊退化不育稻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系——“野败”。利用“野败”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后又找到恢复系。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与高产亲本和同类常规良种比较,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等优点。1974年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长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品质与产量,为此,提出对水稻几种病虫害的防治和措施。以保障水稻健康成长,提高水稻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作物表型监测:育种和精准农业发展的加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型是研究"基因型-表型-环境"作用机制的重要桥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表型监测平台对于加速育种进程和辅助精准农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Crop 3D表型监测系统以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多尺度、多时序作物全生育期的生长动态监测,为育种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表型平台的研究进展,进而介绍了Crop 3D系统平台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表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结构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层次结构可视化相比,网状结构可视化的研究较少.给出了网状结构可视化形式化描述,研究了网状结构可视化的实现原则,并对现有的网状结构可视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类,最后对如何应用网状结构可视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艰苦卓著的努力,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此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杂交水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效,使之尽快推广应用。 一、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的栽培生理不同于常规水稻。它具有营养生长旺盛、根系强大、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高;叶蘖生长势强、易于形成繁茂的  相似文献   

18.
郑德俊  王苏丽 《情报科学》2012,(9):1339-1344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现了"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企业危机判别提供了新思路。而综合集成研讨厅中的专家智慧展示的可视化可以提高研讨决策的效率。论文分析了基于专家智慧的危机研讨可视化系统的需求、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结构和关键技术。并以"国美控制权之争"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危机进行系统仿真,实现了专家发言的关键词词间关系可视化、关键词与专家发言消息可视化、专家研讨的论点提取及其排序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及抗旱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作物的光合生理、根系生长、作物形态、产量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干旱胁迫抑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简析了作物的抗旱现状及提高抗旱性的途径,提出了作物在干旱胁迫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发生干旱胁迫,叶片的光合生理所受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在作物生长发育前期遇干旱胁迫,多数作物会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上部植株的正常生长,到胁迫后期,根系活力逐渐降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受抑制作用明显,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期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小麦产量受干旱胁迫影响最严重的是孕穗期和抽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次之;对于玉米而言,开花期和灌浆期遇干旱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作物抗旱性的研究十分复杂,且不同作物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应综合考虑作物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同时结合干旱诱导蛋白和基因工程技术措施等加深对作物抗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整株林木垂向抗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壤地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整株树木进行垂直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树木的根系分布形态直接影响根系的垂直抗拉效果。杜鹃水平根系发达,拉拔过程中根系整体被拉出,而冬瓜杨由于垂直根系较发达,拉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冷杉具有垂直和侧向主根,荷载-位移(P-S)曲线表现出多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