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这是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数学教育理念. 为此<数学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列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华东师大版<数学>7~9年级教材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安排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概率与统计"内容,而教学实践重视活动过程、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将数学教学的四维目标有机结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接受学习是以听讲和练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以突出教学的结果为标志。探究学习以体验和感受为主要方式的学习,以突出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求发展为标志。新课改的突出特点就是提倡探究学习。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几何画板在探究定点、定值问题时展示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仅从基本理念上重视"数学文化"的价值.而且从课程目标、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方面都对"数学文化"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的内容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然而,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中学"数学文化"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呈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第一、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学生智慧发展遵从三条路线--观察、思维与动手操作."<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标准>倡导的课程改革把握了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更新了观念,引导并调整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充分渗透到数学教育中,从课程标准到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过程都突出了"人"的地位,精选和调整了教学内容,增添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重构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凸显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向多元化、合理化、科学化迈进.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影响.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这种作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它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形结合环境,促进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学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3,(A3):51-52
<正>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1.目的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更是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一贯秉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当前,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知识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更趋合理化、精致化和多样化,特别是在教材栏目的设置上更具创意和深度。但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钻研教材、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各个栏目的设置意图及其功能,无论是在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如何变知识传授为问题探究,使学生愿学、乐学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单列提出来,而这一内容也成为近期对教师教学与对学生评价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活动的角度可以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看成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以数学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亲历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第一学段设立了"实践活动",第二学段设立了"综合应用",是新课程数学的全新内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延伸应用,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亲身体验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文想结合一节课题汇报课来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修订版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要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应改变原有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提倡做中学数学、探索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