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未来学家奈斯在《大趋势》一文中指出 :“处于伟大变革时代 ,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创造是一种产生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事物的活动 ,常和发明发现相关联。创新和创造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创新包括创造 ,是更高层次的创造 ,是范围更广泛的创造活动。人类过去和现在都需要创造 ,人类的未来更离不开创造 ,而且在急切呼唤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高的创造。创新教育就是要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以期迎接世界的挑战。一、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是抛弃旧的 ,创造新的。人类社会不正是在不断发现新知识…  相似文献   

2.
于童 《成才之路》2013,(18):1-2
第十四章教育创新者的品格品格是指人的素质。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创新个性品格是创新者在进行创造活动中,在能力、情操、智力和意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个性存在许多不利于创造的因素,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改造,只有那些优良的个性品格,对创新者才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节要我创新变为我要创新一、教育创新者首先要自己相信自己凡取得创新成就者都认为,创新活动中的首要问题在于创造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实践是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它充分地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真———“合规律性”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客观前提 ;善———“合目的性”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实现的理想境界。人类必须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对现实世界进行认识、利用和改造 ,不断提升自己的主体性地位 ,增强自身的本质力量 ,以自已创造性的活动———社会实践 ,创造出真、善、美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自然界,社会和人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之所以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以类似几何级数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就在于人类社会主体——具有高度智慧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这种不停顿的自我活动,自我否定,自我发展,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创造了人类自身.创造了人类世界。创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类所独具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的应有素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强烈的创新意识,新颖的思维方式,高超的创造才能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推广创造学,开展创造教育,是加速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中创造学对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作用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激发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创造力曾被涂上了神秘的色彩,被视为天才人物的特殊才能。创造学告诉我们,创造力并非超凡之力,它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一般都具有创造力———这就是创造力的普遍性原理,即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具有可开…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从日本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视角 ,就日本人才培养与开发问题的深层次进行研究分析。对此 ,笔者主张在日本社会要倡导超越“模仿社会”———培育创新基因 ,走出“学历社会”———重建用人机制 ,破除“等级社会”———创造平等机会 ,摒弃“本位社会”———筑巢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就个人而言,创新是高品质的生命素质的重要内涵;就社会而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在世纪之交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活动中,世界各国都把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一、创新教育的内涵1921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创新教育的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一般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兴趣、创新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始终是与活动相联系.如果一个人不参加任何活动,就难以断定他有什么能力,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创造能力是人门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创造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活动的产物的首次性;二是活动的产物的价值性。例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而这些产物既是前所未有,又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至于后来人们复制产品,再造电灯、蒸汽机,虽有社会价值,但已不是首次的,就不算是创造。可见创造能力就是提供首次的,具有社会意义产物…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事物、提出新见解、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庞宁宇 《中学文科》2009,(17):37-38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事物、提出新见解、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文进 《考试周刊》2011,(54):78-79
创新是一个适合于任何领域的永久话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提出的要求,没有创造就不能发展。在此,我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1.什么是创新思维思维即思考,创新即与众不同或前所未有。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造的核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是以语言立人的教育———即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 ,而创造力不可能离开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般思维规律 (即心理因素 )。本文试就语文教育中创造力构成的心理因素———思维、想象、联想、记忆及其训练途径略作探讨。一、思维 ,培养创造力的前提思维作为一种心理因素 ,它的最高水平是创造思维 (或叫创新思维 ) ,而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正是这种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水平高低与创造力发展有密切关系 ,创造思维水平越高 ,创造力就越强 ,所以 ,创造思维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 (…  相似文献   

14.
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创造、革新的意思 ,即包含着创立新事物和改造旧事物两个层面。创新是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需要创新者具有对社会、对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有坚实而宽广的知识积累 ,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的能力 ,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非一日之功 ,不是开设有关的课程或依靠少数教师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的领导、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为使学校的所有教职工都能关心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积极参与这项…  相似文献   

15.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他山石     
要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小孩子的创造用成人的标准看似乎是幼稚可笑,而且一般没有什么社会实用价值。但是发展那些幼稚的创造能力和精神却极其重要。因为没有这些幼稚的能力和精神做基础,在成年以后就不可能作出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创造。这么一想,你就会非常尊重、爱护那些幼稚的创造,而毫不觉得它们有什么可笑。你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听他们讲故事,讨论问题,计划某种活动,唱歌等等,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是机械人,都不是只按照老师讲的,家长教的去做、去说。他们所做的,所说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创造的因素。对此,你是否去培养它,发展它,结  相似文献   

17.
创造和创新必须遵守逻辑规律。通常,人们思考问题都是从真前提进而得到真结论,在创造和创新活动中,一般都要经过由假前提寻求真结论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支撑知识经济的“知识”绝非是书本上人人都可以读到的知识,它以知识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因此,全面把握创造的本质特征及创造学的基本原理,认真分析创新能力的静态结构和创新活动的动态流程,深刻揭示创新能力的内在生长机制和外在发展模式,并结合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教学进行探索尝试,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a.创造——本质特征及其基本原理。创造,即创造主体(人、人类)通过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及自己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9.
戴赟 《课外阅读》2011,(11):61-61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如今在我们的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在中专教学中,我们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方法还不是很完善,甚至有些匮乏。而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创新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创新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体系 一、创造是人类的天性 任何创新活动,其本质内涵都是创造,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所谓创造就是指创造主体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前无古人的、独特的、新颖的利用和改造,一句话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