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李学勤:《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  相似文献   

2.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4):22-22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丌,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中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邯郸学院为本次会议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辛彦怀教授主编的《赵文化研究》;《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胡广文副教授等编著的《赵文化资料汇编及注释》;张润泽、董林亭、胡广文、…  相似文献   

4.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2):F003-F003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国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一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  相似文献   

5.
《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发表的刘宏勋博士的《赵文化的历史哲理意蕴阐释》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6.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4):28-28
《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发表的刘宏勋博士的《赵文化的历史哲理意蕴阐释》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7.
2011年《新华文摘》第12期(第164-165页)转摘了我院学报主编杨金廷教授等发表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的《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一文。这是《新华文摘》首次转摘由我院科研人员撰写的赵文化研究文章,这说明邯郸学院的赵文化研究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华文摘》转摘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129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第202页“学术专栏介绍”栏目第一条以“《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一’为题,介绍、转摘了《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篇赵文化研究文章,原文摘编如下:《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专栏究”专栏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专栏转摘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刘又铭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的《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一文,全文约18000字。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储朝晖博士的《省思中国大学精神》一文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该文同时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之前,《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乔登云研究员的《赵都邯郸故城考古发现与研究》被《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摘编论点。《新华文摘》辑览《邯郸学院学报》论文@康香阁  相似文献   

11.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储朝晖博士的《省思中国大学精神》一文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该文同时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之前,《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乔登云研究员的《赵都邯郸故城考古发现与研究》被《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教育部业务指导,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第4期第187页转摘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刘又铭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的《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一文,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邯郸学院学报》2013,(1):60-60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石洪波博士的《论荀子人性论的历史性》一文,该文首次论述了荀子人性论的历史性问题。《新华文摘》2012年第17期第161.162页摘编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日得到《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发表文章的转摘信息,其中,2009年《邯郸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女娲:中华民族文化之母》一文,在2010年被4家著名转摘刊物同时转摘,分别是人民  相似文献   

15.
《邯郸学院学报》2013,(1):67-67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沈长云教授的《荀子故里考辨》一文,该文经过梳理材料后认为:《史记》记载“荀子,赵人也”是正确的,荀子的出生地应该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不是赵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第162页转摘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3):11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办的《哲学文摘》2012年第4期第50-51页以《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与儒家哲学的重建》为题转摘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刘又铭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的《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一文,全文18000字,转摘3300多字,摘编的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报》2007年3月5日理论版摘编了《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康香阁副主编采写的《著名哲学思想家庞朴先生访谈录》一文,原文10000多字,被摘编其中的文化专题2000多字,以标题《“我是文化的保守主义者”——庞朴先生访谈录》在《北京日报》理论版刊出。这是继《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和《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等多家全国报刊摘编《邯郸学院学报》论文之后,我刊论文又一次被全国重要报刊摘编。  相似文献   

18.
《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俊才教授的《荀子天人说新解》一文,该文对荀子的天人说给予了新的解读。《新华文摘》2011年第6期第163-164页摘编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荀子天人说新解王俊才在《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非与天对抗,“制天命而用之”非人定胜天。理解荀子的“天人之分”必须建立在天的独立客观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之上,这样“圣人不求知天”、“不与天争职”,而“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就很容易贯通起来,展示出一个了解尊重天道与相信肯定人能的密不可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古城三月,春意盎然,万紫千红。学报编辑部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编辑人员畅谈2005年《邯郸师专学报》更名为《邯郸学院学报》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2005年《邯郸学院学报》新开设了一个面向全国,力争反映当代最新学术前沿的特色栏目《学术名家研究》,与原有的古赵地方特色栏目《赵文化研究》一古一今,交相辉映,共同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1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正式名单25家,《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成功入选,位列第4,是进入前10名中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学报;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第1期更是破天荒地从《邯郸学院学报》中精选出5篇研究赵国思想家荀子的文章,翻译成英语设置专栏发表,向世界传播荀子思想研究的新成果,康香阁编审应邀撰写了长篇综述,并担任栏目主持人。《邯郸学院学报》将赵文化研究和荀子思想研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对邯郸学院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国荀子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