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复(1854-192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严复自称“天演哲学家”,他从传播达尔文进化论(他译为“天演论”)开始了他的“西学”介绍工作。他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个时期。值得指出的是,严复在翻译介绍“西学”的过程中,曾概括地阐述过翻译理论,谈论过版权和版税问题,而且他同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严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和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傅雷早年留学欧洲,归国后因激愤于社会黑暗而闭门译书,并以翻译作为其几乎一生的职业。傅雷的翻译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初,翻译对象主要是以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为代表的西方文学大师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王文娜 《兰台世界》2012,(25):32-33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上海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艺术鉴赏家。傅雷学贯中西,擅长领域横跨翻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翻译方面,他以译著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著称,多达500多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他毕生翻译心血的结晶。在文学方面,他的文学评论深入浅出,特别是他对张爱玲著作的系统评论堪称文学评论界的典范;还有极具文学鉴赏价值的傅雷书信集《傅雷家书》也全面展现了傅雷高超的文学造诣。在艺术方面,他的文艺评论、绘画评议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0.
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未学过外语,也不懂任何一门外语,但他却能够以惊人的能量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在他人口译、口授之下翻译完成了上百部西方文学著作,创造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1.
许敏 《兰台世界》2012,(16):16-17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多才多艺,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一定建树。而其一生最重要,取得成就最高的领域是对于西方著名文学作品的译介  相似文献   

12.
刘元秀 《兰台世界》2013,(25):130-131
闻一多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主义战士、学者、诗人。他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白话文诗体翻译的先锋人物。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观,影响深远。本文系统介绍严复的翻译思想,并对其有时代意义的翻译之路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董梅 《兰台世界》2012,(16):65-66
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西文名Tcheng ki-tong(Chean Ki Tong),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外交官、翻译家。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季同除了将法国文学翻译引进中国外,同时也是近代最早将中国文化用外国文字介绍给西方的先驱,被称为法国文学的导师、我国研究法国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6.
傅东华是近现代翻译史上著名的文学翻译家。《飘》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通过傅东华的翻译,已经成为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外国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7.
叶君健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将《安徒生童话》译成中文的文学大师、翻译巨匠,也因此获得了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本文对叶君健先生的翻译成就和翻译理论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我们今后的对外翻译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翻译界有着不同的翻译标准,近代以来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再到直译、意译标准,从钱钟书的神似说到傅雷的化境说等,人们对翻译标准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但是从近现代翻译标准的发展过程来看,郭沫若的翻译标准起着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非洲文学的翻译和引入近百年之久,并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之后出现过翻译出版小高峰,但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翻译出版的持续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呈现总体较为零散、单一和薄弱的特点.非洲文学中国化的现状既是由非洲文学本身的语言多元和文学现状所决定,也受到中国文学翻译界对其观念偏颇所局限.非洲文学在造成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世界文学版图重要单元认知遮蔽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学的翻译出版交流提供了一个未来可深入开垦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严复、林纾、陈季同等闽籍翻译家是中国近现代翻译界的领先人物,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译介,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近现代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思想史等各个角度分析总结了闽籍翻译家对近现代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