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近日,西山区档案局召开了"西山区档案局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三期)"验收会,邀请了3名专家对本局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三期)进行了验收。西山区档案局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三期)完成了118万页纸质文书档案、3130页基建档案蓝图的数字化,完成了19829卷诉讼及人事档案、1096枚印章档案的规范化整理,对31987页老旧破损的纸质档案进行裱糊抢救,建立了西山区档案局(馆)馆藏档案的电子  相似文献   

2.
杨崇 《兰台世界》2012,(35):88-89
本文将高校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加工阶段和收尾验收三个阶段,并分别就每个阶段的档案信息安全控制问题提出具体的档案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2,(1):6
2011年,铁岭县政府专门投入资金,雇用人员进行馆藏档案著录和数字化加工工作,我馆全体工作人员也集中力量进行档案著录,将数字化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每名工作人员。按照辽宁省文书档案著录细则的要求和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对馆藏档案进行规范著录和数字化加工,经  相似文献   

4.
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影绘 《中国档案》2006,(11):54-55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档案馆开始实施数字档案馆计划,或开始对部分馆藏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今后实现档案全文信息网络化查阅作准备。中央档案馆也开展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笔者就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与档案界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已成为档案馆当前工作的重点。作为县级档案馆,既要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又要开展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确保2020年馆藏档案数字化能够全部完成。因此,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以绥中县档案馆为例,档案馆现存120个全宗46000卷档案,需数字化加工的档案约400万页,  相似文献   

6.
<正>沈阳水务集团为了贯彻落实"智慧沈阳"建设,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将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集团档案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沈阳智慧水务"工作。2015年6月启动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工程,此项馆藏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为进一步完善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2016年继续对馆藏的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等其他档案的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馆藏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将原有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技术与存储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应用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档案馆对外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保护珍贵档案原件的根本措施。本以馆藏档案数字化实际业务管理系统为原型,研究档案的数字化方法与技术,提出了一种较为通用的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时期以来,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成了各级档案馆信息化的中心工作。但也有同志乐观地将档案数字化与"大数据"等同起来,似乎只要实现了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工作就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误区,需要澄清。馆藏档案数字化后的馆藏电子档案也是"大数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纸质档案数字化远不等于"大数据"。理由有三:第一,从大数据的类型来看。数据类型繁多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对档案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理。这不仅符合延长档案保存寿命的客观要求,也满足了社会公众方便利用档案的现实需要。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馆藏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整理工作后,结合实际,针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部分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档案数字化前对档案整理工作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在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扫描、缩微胶片转换等手段,分期分批把纸质档案、胶片照片档案数字化,采用模/数转换技术把录音、录像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使这些信息与现有档案资源数据库并网”。由此可见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等前处理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馆藏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状况。如果馆藏档案自身存在着组卷不当、鉴定不合理、案卷和卷内目录质量达不到要求、整理的基础质量不好等问题,那么这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后,其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1.
各级档案管理机构面对存量庞大的馆藏档案资料,需要对馆藏档案数字化范围进行必要界定。该文从档案保管期限、档案的基本属性、以人为本观点、档案的社会利用程序划定等方面,论述了档案数字化加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以中原油田现行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石化集团公司对各单位"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要求下,我馆作为试点单位,开始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摸索.馆藏档案数字化是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和前期工作,是组成数字档案馆的主要资源.为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利用,同时也为了保护档案原件,将现有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优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一家从事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处理、计算机软件、硬件的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档案用品销售的科技服务型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配备有数字化加工设施设备190余台。公司自成立以来,注重产品及服务质量,始终坚持诚信、客户至上原则。热忱希望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懈努力!成功案例云南省档案局馆藏民国目录制作服务项目云南省档案局96万条目录监理工作楚雄州档案局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服务元谋县档案局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项目安宁市档案局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馆藏档案数字化,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界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建立数字档案馆而提出。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房地产档案馆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实行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意义深远。档案部门按照"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的思路,推动档案信息化进程;挖掘档案工作潜力,增强档案服务动力,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一、馆藏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的原则根据目前我们的实践,在具体进行档案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3月,云南省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累计突破1亿画幅,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83%,其中建国后文书档案数字化已进入清理扫尾阶段,建国前档案明年全面完成数字化已然在望。馆藏档案机读目录已超过1100万条,实现省级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全覆盖,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接收进馆。经十年努力,云南省档案馆已经拥有的规模庞大的数字档案资源,引领档案"收、管、存、用"各项业务全面提质增效,档案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进入精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新阶段。十年来,云南省档案局馆在档案数字化道路上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5,(Z2):40-42
<正>综合档案馆所藏档案数字化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所有馆藏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它是档案馆适应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和深度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档案馆事业发展的方向。由于馆藏档案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同时馆藏档案数字化从实体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到以数字方式提供利用,需花费较高的制作成本,为使高投入得到高效率的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前的档案整理、鉴定、检索等档案业务基础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云南省馆藏婚姻档案共享专题数据库建设项目落户临翔区,区档案馆全面启动婚姻档案数字化工程。此次开展全区馆藏婚姻档案共享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需求,也是新建成的临翔区国家级综合档案馆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次婚姻档案数字化加工共计1576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档案馆(室)开始实施数字档案馆(室)计划,或开始对部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今后实现档案全文信息网络化查阅做准备。笔者根据所在单位开展的室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就档案数字化加工问题与档案界同行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档案信息数字化包括馆(室)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包括馆藏形式以纸质档案为主转变为以电子文件、光盘、多媒体等载体的数字档案为主和馆藏工作自动化,档案管理业务以手工为主转变为计算机为主,以及馆藏信息传输服务网络化。一、档案数字化的技术要求1.档案的显著特征是惟一性和凭证性,因此,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必须做到不可变更,或者叫做"永久化"。如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通常采用图片扫描的方式,并做到对页面内容的不可修改。照片档案在扫  相似文献   

20.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已于2005年颁布实施,确立了纸质档案数字化行业标准(DA/T 31—2005)。多年来,在全国档案行业纸质档案数字化方面起到了技术上的指导、引领和规范的作用。一、确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对象的价值性原则属于归档范围且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范围的确定每个综合档案馆的情况都不一样,考虑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量大、周期长,结合人力、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