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是一个民族大省,民族文化的研究角度丰富多彩,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等问题,从生态利用的角度来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人类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是大量利用生态来促进自我发展的,从而在不同生态环境孕育出不同文化特征的多样性民族文化,苦聪人也不例外。利用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对镇沅苦聪人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从苦聪人的神话、传说中发现苦聪人思想中的生态意识,认识和了解苦聪人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生态利用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入、直观地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态利用的重要性,激发人们保护、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政府构建与生态企业成长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并研究二者之间互动作用的课题也是当代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创新的内在需要.生态型政府以先进的生态意识教育来引导生态企业文化建设,以完善的生态管理制度来规范生态企业环境行为,以合理的生态管理行为来推进生态企业健康成长.而生态企业以积极的生态产品生产来支持生态型政府的绿色采购,以自觉的生态管理实施来适应生态型政府的职能转变,以有效的生态政治参与来推进生态型政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6):43-45
生态美学是当代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生态美学以关注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性为出发点,对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开发理念,全力打造"体验式"乡土景观之美,注重对乡土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激活,创造一个生态、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必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迁,文化所处的环境综合了该种文化生成发展所必需的一切要素,构成了该种文化的生态,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弄清楚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文化主体、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指出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促成民族文化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最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向现代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与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物质前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创造出相应的适应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文化,民俗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特定的生态环境生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因此在其中必然涉及到民众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虽然这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生态意识,但在民俗传承中有意无意地保留了这种意识.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实现科技价值的生态重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以生态文化为价值视角,探讨了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相互关系;并在生态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生态效益,以实现经济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中公园与生态设计的分析,指出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生态意识是环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设计创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创造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终南山文化生态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终南山文化原生态、内生态与外生态,分析了其面临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势文化的冲击、经济环境的改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终南山文化生态保护与优化措施:需发挥终南山文化资源的优势,持"生态"之理念,以旅游为依托,与科技相融合,打造精品文化,加强教育与交流活动,促进终南山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区域大合作创造有利的人文发展环境的同时使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久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超旅游环境负荷量的旅游接待给旅游地区带来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体污染、土壤板结、空气严重污染,生态多样性的破坏及动植物种群和数量的减少。旅游开发的种种迹象表明旅游干预了人类的正常生活,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为了使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张家界旅游开发,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作为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文化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以生态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的德育,使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生态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思想品德生态教学的内容。生态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探索生物的多样性、生命之间的微妙和谐关系、环境污染对生态的严重影响、环境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能超长期地保持稳态延续的态势,是各民族文化生物性适应积累的总汇.生态人类学关切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改性.任何形式的生态改性,都应当定义为生态不安全.生态人类学认为,导致生态灾变的原因主要是人类错误地使用了不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资源利用办法和管理办法,从而导致了人类活动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不相兼容.生态人类学强调从人类文化的属性出发,以资源利用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去缓解人为生态灾变,乃至根除人为生态灾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行为的失范使然,并且归根结底是由于支配人类行为的文化观念出了问题。要想有真正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从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能力、自然的价值等方面来一番文化观念的变革。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行为的失范使然,并且归根结底是由于支配人类行为的文化观念出了问题。要想有真正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从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能力、自然的价值等方面来一番文化观念的变革。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是历史上生活于中亚和我国新疆、甘肃等干旱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依靠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而创造了符合自己生活条件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意识。维吾尔人的传统环境意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它至今生动地表现在他们的生命意识、民间文化、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中。论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尝试对维吾尔族文化心理特有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人类生存基础的根本性改变。核武器的开发利用,航空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空间的诞生,特别是克隆技术的出现、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人类自身发展的空间,也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和摧毁人类生存安全为代价的。走出现代环境发展的公共性困境,克服生态危机,要在分析生态公共性的基础上寻求出路,培育生态公共精神,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领域,对班级文化的生态建设具有方法论意义。班级文化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由班级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构成,具有平衡与失衡之间的可持续性、适应与发展之间的和谐性、共生与竞争之间的创造性、环境与师生之间的主体性等生态特征。班级生态文化在班级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四种功能:教育濡化功能、协同创新功能、主体个性化功能、进化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有着必然的、深层次的联系。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人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它以可持续性、多样性为特点,运用系统、整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认识、处理自然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维持“协调”,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生态文化将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与实践,从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和生态旅游主客体属性两个方面都渗透着生态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进化论人类学家斯图而德(steward.s.h)基于生态学提出了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认为人类生态文化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文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所处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态意识普遍加强。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生态史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环境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以技术为中心构成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客观的人工环境。职业教育生态技术环境由硬件、软件和工件组成,主要包括技术设备(硬件)、技术文化(软件)、技术产品(工件)。职业教育生态环境突出三个建设:建设教学化的生态磁场,建设生态化的教学系统和建设技术化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