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为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呼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里来,雨里去,见证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很多难题,付出心灵追问中的几多苦痛.没想到,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能垂青我这样一个从事舆论监督和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而且,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在颁奖时提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了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我经常从事舆论监督报道,中国青年报社所具有的理想主义传统和对舆论监督的群体性意识,引导和加深了我对这一报道领域的探索.在转型时期,面对很多群众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只要媒体能够尊重事实,及时报道,是能够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也能为遭遇不公的群众找回社会公正,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力量,对党和政府工作是帮忙不是添乱,对理顺社会情绪是建设不是破坏.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提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从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上来讲,它的难度并不仅仅是记者的紧张和辛苦,而是难在对“度”的把握上,即整体的一种火候,需要在客观、公正的报道中达到预期议程设置的效果。反思近年来在新闻实践中舆论监督个  相似文献   

4.
报刊进行舆论监督,只有站得高,才看得远;行得正,才走得好;说得有理,才能引起共鸣. 昔日,"知识就是力量";今朝,"话语权就是力量".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的报刊从业者有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理性的分析,建设性的批评,即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报刊赢得读者心声的重要一环,也是报刊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国外被广泛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如何有效地实施新闻监督,已成为新闻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栏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从事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舆论往往表达人心的向背。舆论监督什么呢?当然是监督那些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行为,群众深恶痛绝的重大腐败行为。这反映出舆论监督的主体应当是群众。容现公正地报道群…  相似文献   

6.
梅鲁生 《青年记者》2007,(12):58-58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需要坚持的原则,对于负面报道来说,坚持这一原则尤为重要。眼下,新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新闻媒体纷纷加大了舆论监督力度,但由此引发的新闻纠纷、新闻官司也在增多,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报道失实引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林凌 《当代传播》2007,(5):12-14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监督在揭示事件真相、呼唤社会公正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媒体正确处理舆论监督的原则是:不缺位,也不越位;恪守媒体角色,公正介入监督事件,在一些特殊领域遵从特殊的监督规律,讲究新闻舆论监督的时机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的双重认可"是指政府部门与广大百姓都对同一篇报道的客观公正表示认同,这样既容易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又不至于让任何一方感到委屈.石家庄日报连续几年不断加强舆论监督方面的报道,不仅增加了版面,而且将重大舆论监督报道放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让舆论监督报道成了石家庄日报的一大亮点,成了广大读者喜爱的必读内容.由于在报道中力求做到"双重认可",虽然"报忧"的报道多了,但令读者喝彩的报道多了,得到领导表扬的报道多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真”与“实”对舆论监督稿件而言尤其重要。记者在采写舆论监督稿件时,要全面、公正、客观。这在新闻界已被再三强调。那么,舆论监督稿件的编辑环节在避免侵权上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提出,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其中提到破解舆论监督难时,他指出:"破解舆论监督难就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记者采写湖南郴州的舆论监督报道,不但有可能得到"舆论监督奖",还有可能被授予郴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记者1月12日从湖南省郴州市委了解到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2.
龙强 《东南传播》2014,(1):20-23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五大以来,新闻媒体加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时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番讲话的精神实质,是我们搞好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舆论监督与良好的动机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首先过好新闻报道的动机关。这一点,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是应  相似文献   

14.
朱巧玲 《视听界》2014,(1):112-113
新闻监督是舆论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有责任有义务对不法违规行为进行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维持社会公正,维护群众利益。舆论监督报道不是简单的事件曝光,而应讲究方式方法,重在解决问题,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英红 《传媒》2017,(23):72-74
2010年,由于财经类媒体的报道,已经在IPO过会的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景山河)被阻拦在了资本市场之外,这可以说是财经类媒体成功开展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本文以胜景山河事件报道为例,对财经类媒体舆论监督的报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在舆论监督中的影响因素、功能及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志宣 《新闻大学》2006,270(3):91-93
"批评性报道"这一提法,不仅与新闻报道本质意义难以吻合,而且极易导致操作上的负效应,以至媒体批评权无限扩大,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丧失.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批评性报道"提法是否科学提出质疑,以划清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与主观性批评文体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新闻报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韩爽 《青年记者》2016,(5):26-27
以批评性报道作为切入点的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舆论监督的存在,社会中的不公平、不公正和危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及问题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然而,舆论监督不能仅仅是把老百姓非理性的情绪煽动起来,而是要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推动问题得到解决.能否让报道始终保持在“理性轨道”上运转,是衡量舆论监督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一篇舆论监督类报道由于它触及的问题往往极其敏感、复杂,所以新闻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客观、准确、公正地写出一篇经得起推敲、容易引起受众共鸣与认可的舆论监督类稿件。  相似文献   

19.
眼下.一提起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大都认为它特指的是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这种几乎无人异议的说法,流行得比较广泛.导致我们在日常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强调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时.批评报道成了“座上客”.正面宣传则羞于一隅。批评报道等同于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在宏观上.它使人们把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割裂开来;在微观上.它使人们把新闻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变成了只有一种功能的单刃剑。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批评性报道又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如何避免步入舆论监督误区,是每一名记者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