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国内音乐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其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中,在其创作的著名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中,在其音乐表演和研究音乐社会功能的成就中都体现出极具表现主义思想的音乐美学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青主将音乐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灵魂的艺术,不仅在当时是不可多闻的声音,直到今天仍有它积极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审判和艺术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认为审病美和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都应受到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所制约。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乐记》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儒家的“乐与政通,乐通伦理”为宗旨的音乐美学思想被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美学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乐记》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论述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乐"的真正欣赏者、创作者均是"君子"而非"众庶",而"礼乐"作为《乐记》的中心思想,也是从统治者利用"礼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方面论述"乐"的,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乐记》中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上下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西汉可谓是国力强盛且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朝代,西汉时期的文化璀璨多姿,其中音乐表演艺术更是对于我国后期音乐美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坚实基础。而《淮南子》当之无愧为西汉音乐的代表作品,试通过对《淮南子》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客观的双重思想进行细致阐述,深入分析《淮南子》中所展现出来的音乐审美观,探索西汉音乐美学思想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4):88-90
荀子的音乐哲学观是在继承先秦音乐思想、孔子音乐思想、道家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发展的,其音乐哲学观具有十分完整、严密的体系。荀子在他的《乐论》中详细论述了音乐哲学观多方面内容,在《乐论》中他道出了前任所没有道出的音乐哲学思想及音乐美学特征。《乐论》在整个古代音乐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音乐思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也直接影响音乐的发展。以往我们对其音乐思想研究欠深入,评价也失之偏颇。故有必要对其重新评价。一、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自先秦始,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各家学派在思想领域展开激烈的论战,同时在音乐思想上也各持己见。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只有儒、道两家。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从《国语》《左传》等史料看来,在西周、春秋时期就趋于成形,至春秋孔子时,已粗具规模,荀子的《乐论》又加以补充,至西汉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基本成熟、定型。这一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最主要的代表有:以《乐记》为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其内容中将音乐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改造的观点,具有音乐艺术治疗学的萌芽,这不但说明中国音乐治疗思想的历史悠久,而且也体现出《乐记》内容涉及之广泛。  相似文献   

8.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9.
汉斯立克是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奠基者,他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主要内容由序和七章构成,序是全书的归纳与总结.主要包含正反两个基本命题,而后面的七章则是对序的演绎与推论。《论音乐的美》是西方音乐美学方面的巨著,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它的问世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与他律论二元并存的思想局面,树立了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乐记》“和而不同”哲学思维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是《乐记》音乐美学理论阐述中多次出现的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新的思想高度分析《乐记》中。和”的含义及其哲学价值,指出这一重要美学思想不仅在音乐艺术中产生重要作用,也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闫超 《天中学刊》2002,17(6):117-118
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在一定的音乐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远古的音乐美学思想,起源于人们用音乐宣扬道德教化,用音乐吻合事物本源这一社会功利性的认识。如《夏书》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这里,九歌所颂的“六府”已被明确视为“百物”之本源。到了春秋时期,逐步形成了儒家、道家两大音乐美学思想,到三国两晋时形成了以嵇康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孔子谈起,孔子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孔子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本立足于统治者的立场,总体上由两条互补的基线构成,一是由孔子的音乐“事君”思想被提高和普遍化为“乐与政通”的政治型音乐美学形式模式;二是“事父…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中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当时的时代思想相互印证,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其乐学之源;中和思想为其乐学之体;礼乐合一则是其乐学之用。《左传》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其深刻的音乐品格对后世的音乐蔓学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百家中论到音乐的不在少数。由于诸子的世界观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看法也各有差异。相对说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一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关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研究者较多,看法也较一致。蒋孔阳先生认为:《礼记·乐记》是其代表,它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蒋孔阳:《评  相似文献   

15.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开放自由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人音乐家,他们借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嵇康正是我国古典音乐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其音乐著作《声无哀乐论》被誉为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本论文以美学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其主要的论断,进而揭示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7.
音乐美学非主流化警示的自我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4年,德国著名诗人、作曲家和音乐学者舒巴特在其《论音乐美学思想》(1806年出版)中,首次将音乐和美学这两个毫无关联的术语结合在一起使用,从而宣告了"音乐美学"的诞生。"音乐美学"自开始产生至发展到现在,一路走过来伴随着许多争论和疑惑,现如今,音乐美学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追求,同时更是受到新兴的哲学美学狂潮的冲击,而面临着知识改革、系统更新的困境,由此引发了音乐美学的边缘危机,产生了音乐美学非主流化的趋势。本文以音乐美学的源流概析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况,如内涵、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等,力图找出音乐美学非主流化的原因,为如何更好的遏制音乐美学非主流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音乐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乐记》是先秦儒学艺术思想的文化结晶,蕴含了宝贵的人类原始美学思想因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血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艺术精髓和美学智慧,越来越成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教育的宝藏。本文的意旨是揭开远古《乐记》美学思想的神秘面纱,探索深层民族审美心理和历史传承遗韵,使之融合到我们现代的艺术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是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化身。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当时的音乐思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强调音乐教育性,重视音乐的情感性因素,强调音乐传统和创新的统一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