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规范,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它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的产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标志。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核心技术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而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其中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与思想.因此,本文通过客观的评价传统文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将两者如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强 《科教文汇》2020,(12):154-155
在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各种多元文化甚至一些腐朽享乐文化的冲击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尤显突出。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借此讨论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到教育开展中,并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层次提升,引导小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感悟,并实现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5.
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徽州民居表达、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观,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哲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反映着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建筑空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积聚了丰富的内涵,从民间歌曲到舞蹈音乐,从曲艺音乐到戏曲音乐.从民族民闻器乐到各种乐种,内容纷繁多样.灿烂的文明造就了厚重的音乐文化.面对这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将传统音乐融入于音乐教育中,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中华文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整体的界定以及全面的部署。文章以此为契机,对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从4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工程路径,即:(1)从政府层面构建政府主导的传承发展机制,为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大力加强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传承与发展的队伍建设,为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必需的高素质的人力支撑;(3)构建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路径,打造文化传承的主阵地;(4)开发河北省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产业路径,在提升河北省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共同家因.但随着大众文化对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都遭到了猛烈的冲击,青少年的教育文化背景随之改变.因此,如何在大众文化影响下使青少年担负起延续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包含着优秀文化和劣质文化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作为激发民族创造力资源的同时,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民族创造力的约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孙继红 《科教文汇》2012,(5):166-167
宋代院画为古代绘画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北宋到南宋(公元960-1279)三百余年间,宋代画院创作出了众多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气派和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艺术作品.在人类的绘画领域,色彩元素体现了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审美特征和情感表达方式,比起其他语言,色彩具有更直接更语言化的优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重视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规律,在继承传统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开拓,以此创造出传统色彩思维的色彩魅力和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视。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闪耀耀眼的光辉。本文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简要的分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融入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衔接以及教学模式等问题,简要的阐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把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藏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多种类、多层次的宣传弘扬优秀藏民族文化。尤其网络在世界各地的大发展,人们对网络休闲、娱乐的极大的需求,而藏式赛马游戏在为人民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将对我国藏民族特色文化开发,保护和弘扬的研究起到一定影响。让区内外,国内外人士短时间可操作,了解藏民族赛马文化,弘扬、宣传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当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关键节点的青少年们沐浴在优秀文化阳光的照耀之下,是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完美契合了现代思想道德政治与法治课堂的要求.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建构的重要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4.
郑莉红 《科技风》2012,(24):190
贵州众多的少数民族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速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诸如苗族刺绣的许多优秀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消逝.本文试图从旅游业的发展对苗族刺绣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贵州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传承、发展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传承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地区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和措施.通过将区域传统文化艺术和非遗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双导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教育,遵循"传承—利用—发展—创新"的理念,构建民族地区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王智胜 《科教文汇》2010,(33):116-118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开展广泛,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不仅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而且能够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体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动画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它能够从某些侧面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实质,传承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动画也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扩大它的影响力,实现它的价值.在数字媒体时代,动画传播有了新的特点,我国的动画开始通过数字媒体扩大它的影响力,并开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民间舞蹈产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民间舞蹈产业的保护与开发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接班人,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以它浓厚的文化深度和哲理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与发展,在高校立德树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是一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企业竞争不仅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角逐,更深层次是企业文化竞争力的较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内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反之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研究,是研究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在玉立公司利用这种企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来帮助其实现企业战略的案例中,从企业文化的人文角度、创新角度、企业家的精神角度等展现了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如何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如何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为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变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