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少年电脑世界》2014,(6):32-36
船只避开了风浪,但是离到达拿索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与爱德华一同夺船的黑人阿德瓦勒现在是船上的军需官,成为了爰德华的副手。他告诉爱德华。只靠船上的食物和水,没法坚持到拿索,需要去附近的岛屿补充物资。在靠近岛屿的时候,连续按S键把船速降为0,  相似文献   

2.
驯龙记     
《红领巾》2010,(4):34-35
我们的主人公西克普马上就要成年了。他的父亲是一群海盗的首领,希望儿子能继承家业,继续领导海盗们。只是.在这之前.西克普必须通过考验:捉住一条凶猛的龙并且驯服它。  相似文献   

3.
年后科学的真面目西克博士访谈录李禅易译余炎校你好!欢迎到我的实验室来。我是西克博士,但请叫我格兰特。请原谅这里烟雾弥漫。对于这类研究你得习惯它。我是个隐性神经终丝嗅觉学家,我研究脚的气味对大脑的作用。想吃午餐吗?谢谢,我可什么也不想吃。今天上午对被迫...  相似文献   

4.
狼的故事     
吴疆 《青少年日记》2006,(12):48-49
10月19日 晴 一只狼叫熊 我叫然,一只狼,正宗的西克尼比血统的狼,将来的国王。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10,(6):38-39
马丁·西克塞斯的侦探惊悚片《禁闭岛》情节隐晦,扑朔迷离。故事发生在1954年,正处于W.H奥登几年前所说“忧虑时代”的严重时期。  相似文献   

6.
黑人女权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推动了黑人民族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帮助黑人妇女觉醒、寻找黑人妇女的自信心和建立她们独立人格方面做出了贡献。黑人女权主义者从清理美国文学作品中陈腐的、被妖魔化的黑人妇女形象着手,揭示了黑人妇女低微的社会地位的根源。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塑造了秀拉和莎格等新形象来抵抗黑人妇女所面对的种族和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二十世纪黑人文学一直以美国梦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二十世纪早期,黑人文学充分表达了对于黑人民族的赞美和对于自由平等梦想的憧憬与努力;中期以抗议小说为代表的黑人文学则震撼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贫困状况以及作家对于美国梦能否实现的焦虑与担忧;后期以沃克、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反思了黑人群体的狭隘排外,倡导黑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博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内战解放了广大黑奴,但是,自由并没有带来黑人与白人的真正平等,南方种族关系反而进入紧张恶化的状态,从奴隶到自由人,在适应角色调整的过程中,南方黑人开始了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一个个独立的黑人社区在南方形成,并建立了黑人社区的经济自立系统。黑人在共享社区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中上层黑人与下层黑人的分层,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黑人女性文学是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中最为突出的课题,而身份认同既是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母题、同时也是研究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对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研究进行概览并评述其优缺点,有助于深刻理解黑人女性文学、推进黑人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被称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有着强烈的黑人女性意识,从其作品中可窥见一斑。本文通过分析《梅丽迪安》中对黑人女性生存状况的描述﹑独立﹑反叛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黑人民俗的自觉运用,揭示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口才     
50年代,美国一位牧师同一位黑人领袖相遇.黑人领袖向牧师提到黑人解放事业,牧师很是不屑,并向黑人领袖发难:"先生既然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的黑人多,为什么不去非洲?"黑人领袖马上反驳:"阁下整日辛劳,有志于灵魂的解放,地狱的灵魂多,何不去地狱?"  相似文献   

13.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超越了以往那些注重揭露和控诉的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作品,成为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作品给她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沃克招致了巨大的非难与指责。有些评论家指责沃克丑化了黑人男性,瓦解了黑人内部的团结。这种指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恰当的。在这部小说中,黑人男性形象的塑造是丰富而多元的。沃克并没有排斥黑人男性,更没有丑化黑人男性。相反,作者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历程的同时,也强调了黑人男性共同成长、转变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周玮 《文教资料》2006,(14):35-36
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小说《紫色》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女性新形象。通过创造强有力的妇女主义人物,沃克否定了历来强加于黑人妇女的负面原型形象,打破了长期以来套在黑人妇女身上的枷锁。莎格和索非亚某些方面似乎和传统黑人妇女原型接近,但实际上是对过去黑人妇女原型的颠覆,是全新的具有妇女主义特征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15.
《乱世佳人》对黑人从侧面有大量的描写,关于黑人的很多问题在这部作品中都有反映,对黑人在美国内战前后的描写可以映射出内战前后黑人社会地位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可以了解到黑人在美国内战后的真实状况,从而进一步看出内战对黑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阅读《篱笆》,结合男性气质理论,分析作品《篱笆》中黑人民族的生存现状及黑人男性气质建构的种种困境,探索黑人男性如何在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建构黑人文化身份和黑人男性气质,依次从支配性、边缘性、从属性男性气质和黑人男性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解析戏剧中主要人物男性气质的建构,并探讨黑人男性气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黑人生活困难,受教育的条件差,黑人上大学的人数少.上了大学后,不少黑人学生由于受到歧视,产生孤独感.同时,黑人学生家庭不富裕,造成许多黑人学生中途退学,因此,美国大学毕业而取得学位的黑人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8.
黑人文艺复兴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中心,由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精英们所发动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提高黑人民族自尊心、争取黑白融合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复兴使美国黑人变成一个对美国文学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树立了新黑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黑人成为世界大舞台上的一成员,极大地拓展了国际间的文化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作品中始终关注黑人文化以及黑人身份的转变,并将黑人元素和文化融入作品的创作中。而作为接受西方主流文学熏陶的黑人作家,她也通过互文意义上的杂糅,糅合了西方经典文本,(如古希腊神话)以揭示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困惑和转换。其作品中对黑人传统文化因素如飞翔神话、黑人布鲁斯的运用,让黑人文化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场域中重新构建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20.
黑人美学是一种黑人文学与艺术的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它以“黑人性”作为黑人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创造黑人文化精神的基本象征。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其对于黑人人性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并籍此推动黑人美学的发展。文章论述了话语霸权与黑色性的内化为特征的莫里森式的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