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采用位置指数(CE)、混交指数(DM)、分异指数(T)以及Ripley's K-方程,探讨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无瓣海桑自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海桑、无瓣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种群呈现集群分布;海桑-无瓣海桑、海桑-秋茄、海桑-桐花树、桐花树-无瓣海桑以及秋茄-桐花树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负关联,秋茄-无瓣海桑之间呈现正关联,但都不显著.海桑和秋茄与其它树种属于中度混交,而无瓣海桑和桐花树与其它树种的混交程度较弱.海桑和无瓣海桑之间的胸围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胸围差异中等.海桑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中等.采用空间指数和空间统计技术有效地描述了树种的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位置指数(CE)、混交指数(DM)、分异指数(T)以及Ripley’s K-方程,探讨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海桑+无瓣海桑自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海桑、无瓣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种群呈现集群分布;海桑-无瓣海桑、海桑-秋茄、海桑-桐花树、桐花树-无瓣海桑以及秋茄-桐花树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负关联,秋茄-无瓣海桑之间呈现正关联,但都不显著。海桑和秋茄与其它树种属于中度混交,而无瓣海桑和桐花树与其它树种的混交程度较弱。海桑和无瓣海桑之间的胸围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胸围差异中等。海桑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明显,而其它树种个体之间的树高差异中等。采用空间指数和空间统计技术有效地描述了树种的空间属性。  相似文献   

3.
吴松维  吴伟祥 《科技通报》2019,35(9):202-206
利用模拟生物反应器研究了不同填埋龄垃圾在自身降解产生的有机物量不足时的反硝化特征;并以nirS基因为分子标记,采用"PCR-克隆-测序"、建立基因文库的方法,探讨了反应器内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回灌渗滤液C/N适宜的条件下,不同填埋龄垃圾堆体均可作为厌氧介质进行反硝化作用;各反应器内,反硝化菌种群结构相对单一,多样性偏低,其中,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和Azoarcus tolulyticus是垃圾堆体中生长较稳定的种群,可能在渗滤液反硝化脱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好氧反硝化脱氮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生物脱氮理论认为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是一个严格的厌氧过程,但好氧反硝化现象的发现打破了此规律.本文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对好氧反硝化脱氮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传统的生物脱氮原理及生物脱氮理论的突破,研究了国内外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技术进展,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在更普遍、更广泛的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SBR亚硝化处理化肥厂实际废水,研究其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pH、溶解氧、进水氨氮负荷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并确定亚硝化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pH过低会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过高则不利于反硝化菌反硝化过程TN的去除;当pH值控制在8.0左右时,亚硝化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出水TN浓度控制较好。当DO浓度为0.2~0.3 mg/L时,亚硝化反应继续进行,但NH4+-N亚硝化反应速率较慢;当DO浓度为1.5~2.8 mg/l时,无法实现系统中亚硝化的运行,硝化作用成为主要反应。高氨氮负荷进水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对出水氨氮去除效果不佳。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进行。当t=35℃,初始pH控制在7.8~8.2,DO控制在0.5~0.6mg/L,进水浓度NH4+-N为100mg/L时,SBR亚硝化操作过程为最佳,此时亚硝化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马向民  李志杰  郁伟杰  刘伟  王瑞哲 《科技风》2023,(11):65-67+143
通过对保定市鲁岗污水处理厂不同碳源反硝化反应速率测定分析比较,确定了碳氮比和不同碳源去除硝氮成本,研究了不同碳源安全投加量问题,以确保COD增加量不对后端工艺处理造成负担,也为后期自动化投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除磷工艺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页  郑平  梅玲玲 《科技通报》2006,22(6):882-886
反硝化除磷工艺是根据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摄磷特点而开发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以其特有的“一碳两用”和“双泥系统,”有效解决了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供求矛盾和泥龄控制问题,可同时获得较高的除磷和脱氮效率,并具有所需曝气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新研发的反硝化滤布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通过投加乙酸钠进行反硝化脱氮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TN为14.5mg/L,水力负荷为≤2.0m^3/(m^2·h),乙酸钠投加量≥40mg/L,通过该工艺处理出水TN可以达到8mg/L以下,总氮的去除效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当水力负荷为1.0-2.25 m^3/(m^2·h)时,总氮平均去除率由62%降至38%。  相似文献   

11.
反硝化氨氧化(DEAMOX)是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且过程控制简单,在废水处理领域极具开发价值。概述了DEAMOX的工艺特征和过程控制要点,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工艺未来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排水高度,系统考查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出水TP、COD浓度受排水高度影响不大,NH4-N去除率略受排水高度影响,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减小。而反硝化作用受排水高度影响,随排水高度增加,反硝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本着开发和应用可持续污水处理新工艺的理念,对MBR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脱氮除磷方面的潜力进行了概述.并且论述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对于解决MBR系统中磷释放与硝态氮反硝化都需要碳源的矛盾,以及对于提高磷的处理效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二次污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加强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合作,对高效菌种进行筛选和驯化,发展在线检测技术,利用数学模型对工艺进行优化,开发组合工艺等途径使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取得更深远和广泛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潘春如 《科技风》2014,(10):109-110
某厂废水处理站2012年和2013年的2~3月份,出现二沉池污泥上浮现象,直至4月份才恢复。本文针对发现污泥上浮现象,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和分析二沉池产生浮泥的影响原因,提出降低二沉池进水硝酸盐浓度或者提高进水温度的措施,以避免反硝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该地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以清水河县公益林林区内5种林分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层及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研究表明:土壤容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无林地柠条林杨树柠条林油松林杨树油松混交林杨树林。土壤总孔隙度为:杨树林杨树油松混交林油松林杨树柠条混交林柠条林无林地。不同林分林型涵养水源能力差异较大,杨树油松混交林涵养水源能力最好,为284.35t/hm~2;柠条林为172.98t/hm~2;无林地最差,为128.35t/hm~2。因此,在清水河县地区适度发展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涵养水源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十年来硝基苯制备工艺的发展动态,其中包含固体酸催化的液相、气相硝化,Lewis酸及离子液体催化的液相硝化。最后对苯直接硝基化合成硝基苯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硝化和硝化-反硝化两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硝化-反硝化模式提高了对TN、TP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3%和80.7%,但是对NH<,3>-N的去除效果较差;采用硝化-反硝化运行模式每年可节约电费15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可缩小边沟与中间沟的污泥浓度差.  相似文献   

18.
以嘉兴河道底泥和河水为研究对象,以上覆水中氮的存在形态及浓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小试实验模拟了实际受纳水体在四种自然/引水条件(底泥是否存在、复氧与否、不同流速和温度)下的自净过程。结果表明:在无大气复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性较高而好氧微生物活性较低,使得氨态氮在底泥中厌氧微生物的活动下大量释放积累并影响了其硝化作用及好氧反硝化作用。低温下底泥和上覆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均较低,氮的释放及转化均受影响。因此,在引水工程中可增加跌水等工程以增加受纳水体的复氧能力,夏天引水时可适当减少引水时间和流量,延长引水周期。  相似文献   

19.
长期水淹胁迫下的北移秋茄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长期水淹胁迫对秋茄的影响,一方面从宏观形态和组织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对秋茄进行观察,长期水淹处理的秋茄植株矮,分枝和叶片较少,叶片单宁含量减少,致使叶片多被啃食,为防止水分流失,叶片增厚,角质层厚度增加,海绵组织细胞间空隙变大。根皮层形成大量气生根,上皮细胞壁角质化,皮层中形成大量通气组织,从而贮藏氧气及二氧化碳以维持秋茄正常生长。此外长期淹水导致了叶绿体膨胀,基粒片层与基质片层稀疏,部分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膜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研究形态的变化是否导致光合作用的变化,采用LI-6400便捷式光合作用系统测量秋茄的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曲线,并拟合得到了表观量子效率I,最大光合速率Pm,暗呼吸速率Rd,决定系数R2,计算得到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结果显示:长期水淹秋茄的光合速率明显减小,长期水淹秋茄与正常潮汐秋茄表观量子效率无显著差异。长期水淹秋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均较正常潮汐秋茄低。导致长期水淹秋茄不能有效利用光。这是与水淹条件下秋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变化分不开的,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国日 《大众科技》2008,(12):101-103
文章总结了近两年来国内在脱氮除磷工艺研究方面的进展。近两年来,脱氮除磷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及其两者在SBR,氧化沟,AAO连续工艺中的表现且已经开始了两者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