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品要以情感人、要形象生动,就必须要有细节描写。新闻尤其是纸媒体,因为缺乏电视和广播媒体的镜头和现场感,细节在新闻写作中不可或缺。而新闻中的细节描写对于彰显新闻人物个性特征展示其精神境界、描摹现场、深化主题有很强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可以流传的新闻作品,其问必定会有精妙恰当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3.
陈喆  薛国林 《当代传播》2011,(2):119-120,122
作为一种新闻叙事方式,视觉化新闻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丰富人物故事的表现手段,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穆青在多年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提出的新闻视觉化理念和新闻叙事形象化、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以及注重细节描写的操作原则,突出新闻的实用性和传播效果,易于理解和运用,在中国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明.  相似文献   

4.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消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中导语对细节的恰当运用,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引人入胜,还可以增加趣味性,吸引受众,更有利于深化主题。因此,把握好新闻导语中的细节,对于创作优秀新闻作品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大媒体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读者群与受众群。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要在全媒体时代抢占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比如,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图片的现场感等等,就是报纸最大的竞争优势。新闻图片现场感的定义新闻图片的现场感是指画面人物形象有感染力的表情、有动感的动作等等所表现出的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画面,具有强烈的现场气氛感。过去几十年,在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时期,国内外的新闻摄影界都相当重  相似文献   

6.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金宇 《新闻世界》2013,(7):18-19
【摘要】记者是新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新闻现场“透露”的信息可能杂乱无章,而记者要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其中细节至关重要。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而言,通过细节描写,让新闻内容丰富且有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新闻作品如何吸引受众眼球,除了通过挖掘新闻本身的价值以满足受众之外,在新闻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增强新闻报道表达方式的文学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也是有效之道。新闻写作中细节的选择细节是人物的血肉,选择怎样的细节才能将人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选择具有感染力的细节。美国记者修·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  相似文献   

9.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它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运用视听等多种采访手段,捕捉事实变动的一个片断,并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之再现的短小精悍的新闻。显然,现场感强是现场短新闻的第一个特点。要求新闻作品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立体,形象逼真,有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表述上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具有可感性。现场短新闻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现场善  相似文献   

11.
董秀芳 《视听界》2006,(4):76-77
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亮”起来,是广播新闻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深感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对于表现人物的风貌,揭示事件的真谛,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认为,细节,在广播新闻中,是指采访对象所呈现或表露出来的特征明显、个性鲜明的特质,它往往通过自然的音响、人物的语言、现场情景表现出来,因而更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在广播新闻中,细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表现。1.用白描来表现细节,让广播新闻生动起来。白描是报纸、广播新…  相似文献   

12.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好的细节能抓住人或事物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细微之处。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引起共鸣。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通常作为通讯写作的特有手段,用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近来。细节描写在消息写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记者在写作消息时“引进”细节描写手法.使消息具有了更强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但无论是在通讯还是在消息中,细节都被认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抢了主体新闻的风头。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所谓新闻细节,就是在新闻写作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而选择的真实、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的细微部分。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以达到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特色,人物个性,增强文艺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消息的写作往往强调客观地叙述事实,文字要求简短,主张精炼地概括。而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媒体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只闻其声"的广播媒体,如何让听众通过耳朵"看"到现场,增强现场报道的现场感染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摆在广播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善用音响、细节抓取、形象解说三方面探讨了增强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感染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些广播新闻作品往往在写作上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枯燥、呆板的套话来叙述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的过程,因而唤不起受众兴趣.缺乏细节描写是这些新闻作品可听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丰富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一篇新闻作品鲜活起来,增强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提升广播新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具有现场感的目击式新闻(亦被称作情景新闻、视觉新闻等),通常以新闻特写的形式,使新闻事实得到富有感染力的表述。这种新闻形式所以能够吸引并取信于受众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借助了文学的笔法,使自身“可感、可亲、可信”的形象特征得以增强。李瑞环同志去年6月在“现场短新闻”颁奖会上指出,在坚持正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写现场短新闻可充分体现现场感,写其它新闻就不容易那么做了。其实,现场感并非现场短新闻所独有,它在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甚至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中,都广泛存在,并起着独到的、引人入胜的作用。要写好非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关键是要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把握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就拿比较枯燥的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来说,只要采访中观察细微,并以独到的眼光抓住典型生动的现场细节,合理结构布局,现场感就会跃然而出。如《北京日报》1985年11月25日一则会议消息《产白壳蛋的优  相似文献   

18.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平面媒体朋友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新闻的“现场感”。“现场感”如何成为热门话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从新闻自身规律来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新闻这一传播经济社会信息的载体,不可能脱离客观性而存在,而“现场感”作为第一手材料、最直接、最鲜活的信息,是营造客观性的最重要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