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梅芬 《考试周刊》2013,(52):39-39,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除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必不可少。通过朗读,感知文本,感悟文本,感受语言及音韵的美,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大力提倡。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该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2.
朗读在"吟咏诵读"中体现课文的语言美,在"咬文嚼字"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美,在"情意冷暖"中领悟文章的意境美,在"抑扬顿挫"中产生心灵的情感美。语文朗读其实就是读"进"文本,再读"出"文本的过程,即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开始读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再把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理念】一、通过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相当重要,它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以《爱莲说》的教学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文言文更是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  相似文献   

4.
朗读可以使人深切体会到文本之美,让文字在舌尖绽放出艺术之花,这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法忽视的,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捷径。语文教师要做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本文主要从朗读目的、形式及让学生充分想象等方面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本之美。  相似文献   

5.
陈明财 《考试周刊》2015,(47):36-37
<正>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当一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做到大声、熟练地朗读,不管什么课程,没有学不好的。"这位教授的话很有道理。朗读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又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朗读教学理念,可见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美,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学生  相似文献   

6.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的重要。朗读的过程,是学生依据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也是挖掘、参悟和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的过程。笔者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托教育信息技术,采用读准、读韵、读美三层朗读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朗读,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标志。"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通道。本文作者首先对语文课堂中"朗读"的状况进行审视与反思;接着具体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文本内涵,领略形式之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朗读,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一、贴紧文本去读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课文大意。2.理解课文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文本人物对话,感受童话之美。3.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生活经验,体会人与人、动物与动物间的真情,训练孩子们的想象能力。4.反复指导对话朗读,感受文本"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感受文本"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幻灯片、轻音乐。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童话故事?生答后出示童话概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一定要扎实抓好"读书"这一重要环节,文章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操作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品味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朗读,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完成学生个体读书的完整过程,积极培养学生朗读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最基本的技能"。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有效创设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环节。针对目前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不重视朗读、朗读赶场式、指导形式单一、指导不到位、学生有效朗读时间不够等问题,以下六点尝试或许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美感如果运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则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感情的朗读过程中,将对"文本自然美"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个层次。由于文本的自然之美本身就是体现在其对景物,静物,风貌,人文的描写以及抒情,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上,相比文本的其他特色,它更适合与要求拥有丰富的感情的朗读教学结合,只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相结合,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获得培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教师关注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充分细读文本,并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说阅读的文本是作者说的话,那么学生阅读文本就等于在听作者说话;如果朗读文本等于代替作者说话,那么教师范读讲解文本就是在替作者讲话。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呢?下面从几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与做法。示范引读──每学一篇新课文,教师要在范读上多下工夫,尽量使自己进入角色,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在学生理解一段文章的词句与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选取重点片段,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此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但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只将朗读视为"走过场"的摆设。其实,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活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譬如学生阅读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就要求学生朗读,这样学生读出的不应只是毛泽东眼里的湘江秋景和他心里的人生豪情,而更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欣赏的湘江秋景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自信蓬勃。  相似文献   

19.
正"先学后教,融合式对话教学"即以先学后教为模式,以经典教材为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教学。"融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教材文本的融合上,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的教法。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来谈谈这种课型模式。一、第一次对话:初读文本,把握情感基调诗言志,诗歌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文体,以读为主,所以首先应让学生把握"读"的"情感基调"。我给学生设置了第一个要求:大声朗读文本,  相似文献   

20.
朗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本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文本大意,感悟到文字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还可以与作者实现情感对话,增强其情感体验。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指导学生朗读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比较朗读、角色朗读、竞赛朗读、读写结合朗读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