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交网络图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图片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重视,本文选取Flickr上中国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英国和美国旅游者拍摄的北京图片作为研究素材,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图片表征内容,并从认知和情感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在认知形象方面,入境旅游者均对自然、建筑较为关注,但在文化艺术、人物、食物等具体维度上关注内容不尽相同。在情感形象方面,令人愉快(Pleasant)的、兴奋的(Exciting)是所有入境旅游者表现的主要情感,但中国港澳台和美国旅游者所拍摄图片隐含投射出困倦疲乏的(Sleepy)情感,而英国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则暗含不安苦恼(Distressing)的情感。本文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UGC图片表征内容为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感知-认知因素的奥运会后北京旅游形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楠  乔光辉 《资源科学》2009,31(6):1000-100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地图的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凯  孙天宇  郑鹏 《资源科学》2008,30(2):313-319
在分析认知地图概念和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认知地图的概念有所泛化,它可以被视作个体时各类外界信息认知程度的描述和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是二维平面中点与点之间的平面分布,也可以是二维平面中各点之间的相互路径关系(相关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的认知地图,其中以数据的权重数值为X轴表示认知的深度,以最终得到的项目加权平均数作为Y轴表示认知的广度,进而构成了一个二维的平面认知图示。使用该方法分析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所输出的认知地图显示:收入价格、人为旅游态度和闲暇时间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核心因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时空限制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出境旅游政策、个人责任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次重要因素;旅游目的地社会发展水平、旅游地设施和服务、旅游产品促销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6.
徐菲菲  剌利青  Feng Ye 《资源科学》2018,40(7):1483-1493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网络文本已成为目的地形象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南京作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游客对南京的10 077条在线评论文本为数据,运用网络大数据文本挖掘法、词频统计法和共现网络法,分析得出目的地形象维度重要性存在差异,旅游吸引物是第一层次,公共基础设施是第二层次,休闲和娱乐、旅游环境和地方氛围是第三层次,旅游基础设施是第四层次。其次,南京感知形象中突出的认知成分源于旅游吸引物和公共基础设施维度的感知,而情感形象为正面,并产生了一定的意动形象,形成了网络口碑效应。此外,南京整体形象主要源于旅游吸引物和公共基础设施维度的感知,进一步验证了感知维度的重要性存在差异。本文验证了旅游形象的相关理论,丰富了旅游大数据研究方法,并可为南京旅游形象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遵平  谢泽氡  艾晓玉 《资源科学》2021,43(8):1700-1710
历史名人故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目的地产品形态,对地方发展文化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某个目的地是否确实是某位历史名人的故里,在很多地方仍存在争议。目前鲜有关于争议名人故里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也缺乏名人故里旅游行为意向的研究。据此,本文基于名人代言营销理论的一致性假说构建理论模型,并获取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名人与目的地的一致性正向影响旅游者的真实性感知和地方认同,后两者正向影响体验质量;②名人与目的地的一致性通过真实性感知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体验质量;③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正向影响旅游行为意向。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以上结论的理论意义、对争议名人故里的管理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董雪旺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15,37(8):1578-1587
世界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承担着对公众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本文以Lancaster的特性理论和消费技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旅游消费技术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案例地,试图证明游客的旅游消费技术与其体验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而将遗产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人民满意三个战略目标统一起来。研究显示,旅游者的知识储备、旅游经历、涉入和认知程度以及解说系统是影响旅游消费技术的重要维度。其中,知识储备是文化遗产审美的基本条件,而旅游经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因“行万里路”而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技术,并进而提升其旅游体验满意度,又有可能因“见多识广”而提高旅游者的“挑剔”度,导致满意度的降低;旅游者对遗产地的涉入程度(做功课)和认知程度是影响自身旅游体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解说系统也能有效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技术,从而提升其旅游体验满意度;游客的体验满意度能有效提高其推荐意愿,有利于提升遗产地的口碑和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春晖  马耀峰  白凯 《资源科学》2016,38(6):1013-1027
对旅游流与目的地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构建整体旅游复杂系统的理论框架,可有效推动旅游系统内部要素关系、发展演化规律以及供需平衡预测和调控等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入境旅游为例,构建旅游流与城市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1993-2012年六大典型城市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互动关联耦合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系统内部要素耦合作用强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入境旅游流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游客流量和流速,目的地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和目的地经济环境;②典型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长期处于磨合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的耦合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耦合度则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③在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主导要素分化明显,而西部三大城市均以旅游客流规模主导,其他要素为辅;④在目的地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主导作用更强,而西部三大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以及基础设施要素主导作用更强,这表明两系统耦合质量的提升更需要依赖目的地整体环境的支撑,但西部城市由于受到较差的区位条件和较低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目的地系统的核心供给要素和媒介支撑要素的投入仍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大家对西藏的认知一般为"神秘""圣洁""遥远"等。文章从旅游者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探究了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分析其感知的影响因素,得出网络构建了"大美西藏"的整体旅游形象,但其具有两面性与综合性特点,与传统认知有一定偏颇,并对其网络视角下的形象传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港澳与台湾入境旅游流时间特征对比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流时间特征研究是旅游地规划、市场营销和景区容量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样本聚类法、基尼系数、季节变动指数和年际变动指数对1997年-2010年间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均不强,其中台湾入境旅游流季节性相对较强。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季节分布模式均呈"四峰"型,但是港澳入境旅游流季节分布曲线呈现明显的"双W"型,台湾入境旅游流季节分布曲线则呈现明显的"双M"型;②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市场仍是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但是其占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呈下降趋势;③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受国际旅游环境和国内旅游环境的双重影响,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受国际危机事件的影响更显著,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受中国大陆危机事件的影响更显著;④港澳台入境旅游流季节性变化受自然因素影响不大,主要受制度因素影响。制度因素中的公共假期因素是影响港澳和台湾入境旅游流年内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铭  翁淳光 《现代情报》2015,35(4):17-21
本文鉴于大数据时代机构知识库对于保存及共享科研成果,利用网络实现自由传播的重要意义,对我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机构知识库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指标评价,除了应用网络影响力的多项基础指标外,还引入SEO分析。根据最终结果,本文运用TOPSIS法对网站进行排名,并对内地、台湾及港澳地区的机构知识库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内地机构知识库现存的问题。本文建议要加大政府干预力度,改变重建设轻维护的现状,重视SEO优化,重视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机构库,尽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分解指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行业测度。研究发现:(1)私营企业在大多数行业中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处于优势;国有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相对较多,但在竞争性行业却很少;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刚好与国有企业相反。(2)港澳台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竞争性行业的创新效率远高于国有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创新效率差异不明显。(3)竞争性行业中公有制企业"技术追赶"效应略好于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略逊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垄断竞争行业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追赶"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来源国的FDI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溢出效应,本文以中国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资本、劳动和CO2作为投入,结合使用一阶段SFA和面板门槛技术开展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1)韩国&新加坡投资和其他国家投资的溢出效果大于G7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并且除了港澳台投资外,其他来源国的FDI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均大于内陆地区;(2)良好的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能够通过直接刺激和间接传导的双重渠道去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3)在门槛效应分析中,G7投资在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上的门槛取值最高,而韩国&新加坡投资仅需要较低的门槛取值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技术溢出的效果。该结论意味着各省份在引进外资时,既要杜绝低水平外资的引进,也要避免对高水平外资的盲目崇拜,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梯度式引进法,以此来保障其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平滑式和跨越式双重激励。同时,还应当注重提高我国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它们对技术效率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促进。  相似文献   

15.
以Web of Science和InCites为数据来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世界及我国教育学科论文发表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国家之间、我国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之间、我国大陆研究机构之间的教育学科影响力比较,得出我国教育学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现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异质性,利用共同前沿理论研究2006-2017年浙江省不同性质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差距、技术差距、变化趋势和效率损失根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间,浙江省不同性质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均值较低.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均值依次递减,差距较小.(2)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反映...  相似文献   

17.
宋炜 《软科学》2016,(8):34-37
利用2008~2014年间两位码分类的中国工业分布滞后面板数据,在中间品三维框架下估计了中国工业技术差距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品使用效率快速提升、生产成本日益减小和创新能力的逐渐强化,美欧日韩FDI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而我国港澳台地区FDI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呈递减之势。只有积极制定和实施以低效率外资退出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化引资战略,善于利用外资的退出效应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才是提升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资源科学》2014,36(8):1635-1644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高度的地理和市场集中性,但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竞争态状况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入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及所引发的竞争态势变动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