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璞  汪思婕 《青年记者》2009,(22):72-73
新闻来源,也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新闻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本文所探讨的新闻来源,主要指狭义的新闻来源,即告诉读者信息从何处而来。  相似文献   

2.
在萨达姆长达几十年的独裁统治时期,复兴党牢牢地控制着国家的新闻机构,记者不能自由地采访新闻,他们的新闻来源只能是新闻部发布的消息,任何批评萨达姆或复兴党者都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3.
李思洁 《今传媒》2014,(8):37-39
新闻报道引起法律诉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新闻有失准确、客观与公正,而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准确、客观与公正,新闻来源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新闻来源,对于防范新闻失误至关重要。本文以1998年《羊城体育》与陆俊的名誉诉讼案为例,阐述如何在新闻来源关上做好把关工作来确保新闻的准确、客观与公正,避免陷入法律纠纷的漩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来源,也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新闻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  相似文献   

6.
新闻源之于新闻记者是极其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来源就是"米".新闻来源的及时与否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源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传统的新闻来源有记者采写、通讯社发稿、新闻图片社发稿、公共关系机构供稿、读者来信、通讯员投稿以及内部文件、简报等多种.然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庞大,传统的新闻来源已经不能满足新闻记者的需求,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的多、快、广等特点,成为新闻记者获取新闻来源的新渠道.互联网在经历了论坛、博客、社交网站等社交平台之后迎来了微博,作为后起之秀的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邓庄 《新闻知识》2012,(7):25-26
近年来,经网民发布、源自网络的新闻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逻辑的优胜之处,反映了网络信源权力的扩张,报纸等传统媒体必须重新审视发生巨变的传媒生态和社会传播环境,在新闻来源渠道、信息传播路径、传播内容、报道方式、互动方式等方面建立新的常规来应对。  相似文献   

8.
谈新闻来源     
本文标题所说的“来源”,是指新闻来源。那么,何谓新闻来源?据《新闻学词典》的解释:它包含两个意义:一是指供应新闻的渠道。在现代社会中,这方面的主要新闻来源有以下几种:①记者采访;②通讯社发稿;③读者来信;④通讯员及群众投稿;⑤社会宣传品及内部简报、总结、文件等。二是指新闻的出处,即新闻事实提供者。换句话说,披露新闻事实是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9.
新闻来源主要指为记者(通讯员)提供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含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除报道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件之外,新闻撰稿人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不可能不用新闻来源提供的材料,很难离开新闻来源的帮助。正如西方记者所说:“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超出他的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是使消息更为客观公正、更为真实可信的重要措施。受众在接受一则新闻信息时,除了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想知道这则信息是谁(何单位)提供的,进而判断出信息提供者的权威性程度,并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怎样利用和管理新闻博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媒体对博客新闻资源的利用中,新闻博客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新闻源类型,对新闻博客的有效利用与有序经营,对于传统媒体在新闻来源渠道的拓展和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方面,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新闻博客,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利用网页向公众发布自己采集的新闻以及发表自己观点的博客。博  相似文献   

11.
朱艺波 《传媒》2003,(5):40-40
新闻来源把关的难度 一、急功近利,仓促审稿。在信息年代中,新闻界竞争激烈,各媒体争先恐后地抢新闻,追求时效和信息效应。有的记者编辑选择标准出现了偏差,只注重新闻材料的新奇性、轰动性和独家性,全然不理会其内容的真实可信度。对于新闻来源提供的材料,既不质疑,也不向当事人、亲历者核实,就给予刊登,匆匆见报,假新闻于是出笼,酿成严重失实。 二、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某些记者编辑对新闻来源的把关不是本着公正、全面、客观的态度,而是凭主观意识臆断,对一些新闻来源盲目听信。有的记者采访不深入不仔细,只听一两个人谈就满足,不是“沉”下基  相似文献   

12.
“新闻来源”“新闻由头”不能缺田厚钢交代新闻来源,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在新闻中注意交代或暗示新闻来源,既能使读者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儿来的,又能增加新闻的可信性,完善新闻的科学性,增强新闻价值。《我国水利经济正在兴起》一文,尽管新闻事实都是真实的,内...  相似文献   

13.
第三篇第十二章掌握新闻线索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为了广辟新闻来源,多渠道地发现新闻线索,并在采访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和增强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发现新闻线索的敏感。一个缺乏新闻敏感的人,尽管别的条件不错,可以做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闻话语是表现社会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倾向色彩.本文运用主观性理论与叙事理论通过对网络新闻话语与新闻“委托人”的关系、“新闻来源”的主观性、网络新闻编排的主观性等方面的探讨,认为新闻来源是影响网络新闻话语主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自贤 《新闻传播》2006,(11):29-31
保护新闻来源权,是指新闻工作者有权不向外界透露提供消息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公开新闻来源渠道,也包括不向外界提供未发表的资料和信息。保护新闻来源权是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广泛地收集新闻信息,就必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只有消息提供者积极主动地向媒介提供消息和线索,新闻工作才有源头活水,新闻媒介才能充满活力,新闻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否则,媒介就会与社会隔绝开来,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新闻人懂得,受众也知道。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越是追求真实性新闻,越不能忽略对提供新闻来源主体权益应有的尊重和维护,更不能造成伤害。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应当足够重视的问题:当新闻的真实性和对新闻来源的保护发生冲突时,作为媒体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新闻的真实性应适当地让路于新闻来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记者应当增强新闻敏感性,主动从三个途径寻找新闻线索:从工作中发现新闻线索,从媒体上获取丰富的新闻资源,从节庆及纪念日活动中获取新闻来源,为成功报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报道的精确性和无偏见的声誉,根植于我们新闻来源的可信性.路透社的记者或者摄影摄像师,永远是一个目击事件的最佳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19.
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是媒体的重要新闻来源,有关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大都是通过会议发布的。新闻报道如果离开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也会缺陷。但是,会议过多过滥,已被称作“文山会海”,成为一种公害。因此,改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势在必行。如何改革会议报道?也是新闻报道改革的重头戏之一。笔者认为改革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应该从以下方...  相似文献   

20.
严芒芒  金建树 《传媒》2016,(4):27-29
2015年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微信公众号“编前会”发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稿件,说是打开全国都市报的电子版发现,粗略统计,至少有24家报纸发布了“休刊启事”. 事实上,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就是一个话题周,是一个“新闻富矿”,那些关于出行、消费、旅游、文化等方面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都是值得媒体去大做特做的文章.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受纸媒近年来的生存压力所迫,很多媒体不得不在长假期间作出减版甚至是休刊的决定,从而造成大量节假日新闻无法刊发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