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1年第2期发表了山东宁津二中周玉凤老师的章《一道选择题之我见》,对笔命制的“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国出超主要原因分析”题答案提出质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应该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应该是“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中实行的限制与防范政策”。首先感谢周老师勤于思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另外,笔就周老师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也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亦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罗虹 《历史学习》2010,(10):34-35
在《历史学习》2010年第7—8期(总第246期)上,万明老师对2010年安徽省高考文综试题第22题提出质疑,认为该题所给答案有误。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在这里提出来与万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3.
2000年《历史学习》7、8期合刊中刊登了今年高考历史试卷,笔觉得上海、广东卷中的两道选择题答案不够严谨,现分析列举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4.
看了《历史学习》2008年第7、8期合刊刊登的石玉中老师的《高考历史民谣类选择题解析》一文,对其中的第5和9题的答案和解析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来,与石老师商榷。5.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说法: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  相似文献   

5.
周振飞老师的《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25题商榷》(载《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2期,下面简称《商榷》)一文对此题进行质疑,认为答案不惟一,并分别说明选项“B”“C”也是正确答案。此题答案真的不惟一?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习》2002年第1期刊登的刘正纲老师的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选择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最早侵犯我国领海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C.中美《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附件所给出的答案是A,对此,我认为此题所给答案有误,应选C,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施忠红老师的《作的突破口——题目》一(《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以下简称《题目》),笔有一些疑惑,想向施老师及同仁请教。  相似文献   

8.
韩晓婷老师在《历史学习》2002年第6期上指出,本人所设计的一道选择题有误,并认为最早侵犯我国领海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应为中美《望厦条约》,而非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根据为:《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刊登了倪爱莲的文章《不应漏掉的答案》,对《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7期刊登的姚玉龙的文章中所论及的第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五年级)培训题第72题的解法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对答案作了一些补充,倪老师对是否还有其他答案提出了质疑。本文给出该题  相似文献   

10.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4,(11):12-13
《历史学习》2003年第5期“有求必应”栏目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注:这道习题在复习资料中出现频率比较高,题目大体雷同,而答案却不一):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第10期连续刊发了李辉博士与李培美老师的对话:《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笔十分钦佩这两位老师对幼教实践的洞察力以及李辉博士分析问题、透视现实、直面现实的直爽,但也对其中的一些分析有异议。笔拟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习》2010年第10期刊登了陈新祥老师的文章《日本投降是甭真的无条件?》。陈老师针对本人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7期上发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应模糊日本投降的性质》一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当年日本应是“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习》2001年第9期上有蔡增清老师编的这样一道题: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A.法家与道家B.法家与儒家C.墨家与儒家D.儒家与道家此题所附答案为A,我认为是不恰当的。从高中历史教材的叙述来看,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钱瑾 《江苏教育》2000,(4):22-22
拜读了1999年第10期《江苏教育》上翁卫东老师写的《对换位教学的思考》一后,笔深有同感。因为笔在课上也作过这方面的尝试,这样的教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但除此之外,笔发现“换位教学”还有其他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中史参》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孔旭老师的文章《真善美的抉择》。孔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运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实施“国共合作抗日”内容的教学,并在实践反思中提出“真善美的抉择”以及相关的“美育”问题。拜读之后,笔者深受启发,联想到历史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以及历史认识问题,就此发表一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课程研究》的热心读者,前几天在2005年第6期读到段学芹老师撰写的《教育不应该排斥考试排名》一文后如坐针毡,不得不拿起手中的笔,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历史学习》第10期刊登了《〈导引图〉的用处何在?》一文,一些读者来信对此文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此文对《导引图》的解释不妥。由于教材中没有此图的注解,也为让老师在教学中有所参考,我们特邀了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郑署彬老师就《导引图》的内容进行了详解。以期补充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省市(县)学校年级姓名指导老师邮政编码犤答题及竞赛说明犦客观题答案70%在全年刊物内,30%为百科知识。所有答案另用纸答写,标明必需的个人信息。填空题答案前标写①—瑖瑠的序号,按序排列。问答题与作文誊写于方格稿纸。欢迎打印稿。答案寄往: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10室《小学生语文学习》编辑部(邮编210009),信封醒目处标明“试卷”字样。截止日期:2003年2月28日。获奖名单在2003年第12期(6月份刊物)上公布,获奖者与指导老师将发给奖品与证书。一、填空题(35分,每空0.5分)。1.律诗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本刊第四期在《疑难问答》专栏发表了湖北省来凤县实验小学曾志梅老师题为《这个问题我不明白》的质疑文章。读罢,我感到有一种冲动,想与曾志梅老师谈谈自己的想法。曾老师的文章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琥珀》一课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而求教于同行。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5年第5期登载了李庆坤、宋允营两位老师的《信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一。拜读之后,笔有不同的看法,现谈谈一己之见,与两位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