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教师语言意识概念和思辨能力概念,语言意识与思辨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教师语言意识和思辨能力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者,其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英语教师语言意识与思辨能力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语言意识和思辨能力的策略,旨在对高校英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71-72
本文回顾国内外思辨能力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国教育中思辨的缺失及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原因,同时探究大学外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教师自觉生成思辨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创新求异、以及对问题独立提出见解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从生态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写作课的设计,尝试将生态学原理和写作课相互融合,提出从生态学视角看待写作课堂,探寻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写作课,促进英语写作课生态、平衡、动态、开放的发展,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生态视角下英语写作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激起学生写作热情以及思辨意识方面,同时,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以及相关思辨技能也会有所提高。此外,本研究也提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建议,这对于学生思辨发展和写作教学等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海燕 《江西教育》2022,(11):38-3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思维的训练不能脱离文本内容演化成"空中楼阁",而需要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平台,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发展思辨能力.本文从理性思维、直观思维、思维意识、思辨品质、思辨素养五个方面出发,探究在语言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多元思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英语教学来讲,重要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如何使学生在新理念下快速反应,使其在发展的平台上展示自我,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探索性意见。一、视听结合,训练思辨能力英语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活跃的思维是以质疑为基础的,只有有了质疑能力学生才有思辨能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培养智慧,从而让英语课堂绽放出质疑的火花,让学生感受思辨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高校综合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分课堂的显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隐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学生应加强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等显性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多读、多思、多达的隐性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辨能力。教师也应精心设计精讲留白内容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学生身上普遍表现出思辨能力的缺失现象,在国内外学者进行改变课程设置等思辨能力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变教师语言可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教师使用不同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语言技能层面,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英语教学状况,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成为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3):66-67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比传授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其原因在于知识可以从多渠道获得,而思辨能力必须有目的、有策略地逐步培养。《英语国家概况》一课的教学传统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在此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以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及课堂活动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课程,还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以思辨为导向,利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是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的思辨能力培养关系到外语技能课程革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外语技能课程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应从适当调整外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革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语技能课程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和变技能课程学习为自主选择学习的视角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造就具有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倾向于单纯的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文化渗透对于大学师生跨文化意识能力及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文化渗透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语言学习者承认多元文化的需要。该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教师与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对文化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促进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是英语教育中一项艰巨任务.将认知隐喻观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促进学生思辨地思考问题,重新构建新认知,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薄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尤其体现在其英语写作上。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英语写作课堂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参与、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英语写作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通过三个步骤:重构教师对写作课堂的认识;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意识;引入研究性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思辨能力,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意识,真正培养出具有英语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本文先分析大学生缺乏思辨能力的原因,再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思辨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思辨课堂却仍然不够成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辨能力和思辨习惯均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语言教学的矛盾点,通过认识矛盾来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在教学中关注文本语言的空白内容,以此激活学生的思辨观点。将思辨思想引入课堂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在思辨探究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语品质,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与进步,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非常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在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英语课程不仅让专业学生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语言尝试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因此把思辨能力培养与综合英语教学充分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驾驭语言的基本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5,(5):110-114
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理解与加工的要求极高。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关乎沟通效果、影响信息交换质量。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对口译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口译训练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即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提升中西文化理解领悟能力、夯实知识储备与实践锻炼,口译员应当培养跨文化交流中介者的意识,不应当满足于被动的对语言符号进行转述,更要培养独立的思辨的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不同文化的传播者与沟通者。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辨析式研究,还能借此开阔他们的学习思路,使其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数学理论、数学技能进行细致探究,从而提升其思辨思考的水平,提高对数学知识透彻理解的效果。对此,为了使思辨意识培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文从数学教学、数学作业两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开展情境思辨、悬念思索、问题思考、错题辨析等活动改进数学作业方式,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多模态视角下,英语戏剧学习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的内涵,认识思辨能力的构成,有助于研究者丰富英语戏剧教学内容,采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