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种傩文化创生与传承都与特定的环境休戚相关。本文以地处巴楚巫傩文化圈的中心地带的湘西为例,来说明傩文化及其现代生境。  相似文献   

2.
傩戏:巫文化滋养的戏曲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脉莽莽群峰起伏,滔滔江河奔突,在这方山水间游荡、弥漫一种至今仍鲜活在苗土村寨的巫傩文化。湘西的神秘就缘于这巫傩文化的延续,使它隐于神秘的山雾里。巫傩文化密密笼罩着湘西,让人们至今看不清历史的湘西与湘西的历史。 湘西历史中诸多未解的谜,被神秘的巫傩的雾幕掩得严实。在土司辖治八百年的酉阳古镇王村的一家湘西民俗展馆里,我曾凝眸面对两张木雕漆画的傩戏面具:傩公、傩母。傩即巫的化身。从漆色剥落仍呲咧着嘴,圆瞪双眼,脸色褐红的傩公的表情,可知傩公如山鬼样狰狞可怖。那位傩母的面容倒有些与观音菩萨的相貌近…  相似文献   

3.
文化形成品牌,品牌形成价值,湘西的山水旅游已经打响,但文化品牌旅游还显得无力。重塑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已经成了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湘西神秘文化不在道教文化,不在佛教文化,也不在儒教文化,而在五溪大地的巫傩文化。抓住"文化强省"政策机遇,利用文化创意设计产品,重点重塑湘西神秘文化——五溪巫傩文化,充分借助五溪巫傩文化,合力营销升级,打造"怀化独有、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神秘湘西旅游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4.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抓来一只欢蹦乱跳的大公鸡,本来它是漫山遍岭放养着的,现在要让它在一个地方停住不动,哪怕扔石头放鞭炮也纹丝不动。这就是湘西巫傩文化中的“定鸡”。  相似文献   

6.
巫文化与傩文化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文化同巫文化的关系是自然历史的传承关系 ,是人们在神鬼观念支配下的一种生存方式、行为方式、活动方式 ,是这种活动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傩文化直接继承并弘扬了巫文化中崇信鬼神、通过巫师等职业工作者沟通神人关系 ,祭祀和乞求神灵 ,驱鬼逐疫等本质内涵 ,继承了巫文化的多神崇拜观念以及神秘性、古朴性、粗犷性、原生性等基本特征。傩文化又高于巫文化。它是人们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活动方式 ,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念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 ,是人们在农耕生息过程中祀奉傩神的综合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巫傩面具是巫傩文化的最大特点,傩人以及信仰者把面具视为神物,是沟通人、鬼、神之间的工具,是鬼神的灵魂,是宗教意识化的凝聚物。面具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巫傩面具显示了傩文化、傩戏的不朽魅力。它以独特的韵味体现出上古初民的生命观和浪漫的想像力,成为一座沟通蛮荒时代与当今岁月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湘西苗族傩面木雕历史渊源流长,在傩文化中原是傩仪、傩舞、傩戏表演的一种道具。但作为一种木雕类别或木雕艺术品,它有着自身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有一种原始古朴稚拙的魅力与美感,体现了湘西傩面木雕工艺的文化价值。对湘西苗族傩面木雕的艺术特征、工艺传承与创新进行综合解析,以期促进湘西苗族傩面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0.
沅陵的巫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傩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化系统 ,它影响辰州 (今沅陵 )万年历史 ,给沅陵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辰州三绝、辰州符和以辰砂为主要原料的炼丹术 ,替巫傩文化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在沅陵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 ,筑就了沅陵巫傩文化博物馆。傩有跨越人类多种社会制度的漫长历史 ,有处于各种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至今尚未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 ,而今民间仍传承着若干神奇的傩技 ,群众喜闻乐见的傩戏和一些令人费解的特异功能 ,被旅游部门开发为亮丽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论巫与傩——兼论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巫先于傩.初民对神灵的祈求方式,主要是采取祈祷和献祭两种形式来实现其目的.具有原始歌舞表演性质的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是巫文化与傩文化的汇融,反映的是彝族先民祈求祖先、神灵保佑生产发展、人畜兴旺,并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总希冀能够获得真实的资料或数据。但"真实"为何,我们一直在讨论。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入手,分别从量化和质性研究两种范式真实性辨别的探讨,对于真实性在哲学中的认知,以及探求真实性价值标准的讨论这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提出从本质上真实性可以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真实,真实性的价值在于通过了解文化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楚国巫风极盛,巫觋作为荆楚社会特殊的阶层,始终受到广泛的尊重。它影响着荆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对于楚国巫觋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论著问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于整个巫觋阶层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面貌,限制了楚国巫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就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对巫觋研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楚国巫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作者从事中国巫傩文化的研究的经历、方法、收获和心得。文中尤其强调了多学科、跨科知识及广泛的实践对民俗文化的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是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于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的原生态,但纪录片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客观现实事实,它的真实性会受到创作者自身认知水平、价值观念以及客观素材采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之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实“上的致思取向给教育学中的“真实“诸多启示。当前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不是使课堂教学回到日常生活上的“事实“,而是一种可能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真实性的真正诉求在于自觉地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影如何反映历史,如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这是一个无论在史学界还是电影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电影的一种,自传性电影的创作者融入适当的主观认知于作品中,这对于影片表现历史的真实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本文以电影《茉莉人生》为例,阐释自传性电影作为一种电影艺术与历史真实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一个十分强调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柳青特别重视作品的真实性,追求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客观反映。然而,在实际上他的创作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愿望往往并不完全相符。究其原因柳青推崇的是一种有附加条件的真实。高尔基曾经指出:“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①而柳青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现实主义。因为柳青所信奉的是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柳青坚持的这种真实现,在创作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认为一个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为傩文化的孑遗,傩愿戏至今仍存活于湘西的僻域山乡,并以其活化石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湘西傩愿戏衍生于傩,经历了由驱鬼向酬神到娱人的演变,表演独特,唱腔优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作者从事中国巫傩文化的研究的经历,方法,收获和心得,文中强调了多学科,跨科知识及广泛的实践对民俗文化的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